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 全球國防訂單激增

人氣 428

【大紀元2023年1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由於地緣政治動盪,全球最大防務公司的訂單量在短短兩年內增長了10%以上,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金融時報》對15家防務集團進行了分析,其中包括美國最大的國防承包商、英國貝宜系統(BAE)以及韓國韓華航空航天公司等,結果發現截至2022年底(這是可獲得的最新全年數據),它們的未交貨訂單合計為7,776億美元,高於兩年前的7,012億美元。

這個趨勢持續到了2023年。今年前6個月,這些公司的未出貨訂單總額達到7,640億美元,隨著各國政府不斷下單,這些企業未來的工作量正不斷增加。

持續的支出激發了投資者對國防企業的興趣。MSCI航太國防指數在過去12個月裡,上漲了25%。泛歐STOXX的航太和國防股次指數同期也上漲了50%以上。

這反映出投資者相信各國政府將繼續增加國防開支。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軍費開支總額實際增長了3.7%,達到22,400億美元的新高。

歐洲各國訂購了新的彈藥和坦克,以補充軍援烏克蘭而消耗的國家庫存,這使歐洲軍費開支創下了至少30年來最大幅度的同比增長。

《金融時報》發現,韓華航空航天公司的新訂單增幅最大,其未出貨訂單從2020年的24億美元,飆升至2022年底的152億美元。

由於大量出口訂單,特別是來自東歐國家的訂單,韓國在過去兩年裡一躍成為軍火銷售大國。根據SIPRI的數據,韓國從2000年的第31位躍升為2022年世界第九大軍火銷售國。

德國製造商萊茵金屬(Rheinmetall)是俄烏戰爭後,各國支出增加的另一個受益者,其未出貨訂單從2020年的148億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279億美元。

截至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的未出貨訂單金額已高達325億美元。

並非所有的支出增長都與烏克蘭有關。得益於潛艇、護衛艦和戰鬥機等現有項目的新訂單,BAE公司的未出貨訂單已從618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708億美元。在2023年的前六個月,其未出貨訂單更達到了創紀錄的842億美元。

儘管獲得了新訂單,但在供應鏈中斷和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許多歐美防務公司仍在努力提升產能。

責任編輯:葉紫微 #

相關新聞
美日舉行延伸威懾對話 日官員參觀美導彈基地
涉冒犯君主罪 泰國前總理他信遭起訴
危害兒童心理健康 美醫務總監:社媒應添警語
美朝鮮問題專家:金正恩更傾向與俄羅斯交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