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香港日記》出版 彭定康批中共篡改歷史

人氣 1038

【大紀元2023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理爾、林一山香港報導)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去年出版的《香港日記》(The Hong Kong Diary)最近在台灣推出中文翻譯版。出版社「黑體文化」6月8日邀請彭定康出席線上分享會,他批評中共在很多方面都像19世紀的殖民國家,在經濟和政治上都沒有能力進行改革,更試圖篡改歷史,稱「香港從來都不是英國的殖民地」。

《香港日記》內容圍繞彭定康在1992年至1997年擔任港督期間撰寫的日記,描述了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時的管治情況,以及香港臨近主權移交時所發生的事情。

他在書中形容,擔任香港總督是公職生涯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甚至可以說是他畢生擔任過最重要的職位。他認為未來幾年香港所發生的一切,對所有人都至關重要,所以必須持續關切香港,為香港發聲,表明我們認同香港市民為自由民主勇敢奮鬥的價值觀。

6月8日,彭定康在連線分享會上形容台灣是一個自由社會,而香港曾經也是。在擔任港督時,他日以繼夜地寫日記,他認為香港不像其他英國殖民地般讓她們獨立,建立民主自治社群,例如馬來西亞或新加坡。因為香港是以兩種方式建立,首先是鴉片戰爭後永久割讓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其餘的新界土地是簽署了99年租約。

彭定康憶述最初擔任港督時,覺得那是一份非常不同尋常的工作(extraordinary and very different job),將香港這一個自由的社會交給另一個不自由的社會。他嘗試在人生之中每日都撰寫日記,希望幫忙自己的工作,例如記錄了與中方代表的談判;亦會解釋他97年離開香港時的心情,他不確定香港能否繼續保持原來國際城市的樣子。

彭定康認為將香港交還給中共的過程是非常困難的,港英政府試圖更快地發展香港民主時,遭中共反對,擔心香港會像新加坡或馬來西亞一樣獨立。彭定康亦認為當年香港的民主發展太慢,但97後香港仍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

彭定康指,中共在《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裡承諾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開放社會和高度自治將保留50年,被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稱為「一國兩制」,而這口號現在於台灣非常熟悉,因為最初是用來處理北京與台灣的關係;中共只有「依法治國」(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rule of law)。

彭定康:中共試圖篡改歷史

彭定康批評中共是現在唯一的殖民力量,在很多方面都像19世紀的殖民國家,在經濟和政治上都沒有能力進行改革;中共試圖篡改歷史,稱「香港從來都不是英國的殖民地」、「從來沒有被英國作為其殖民帝國的一部分管理」、「只是一個被佔領的領土」。彭定康形容香港被逃避大饑荒、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中國大陸難民「佔領」,例如身在監獄的黎智英,他們為了逃避中共而前往香港這個避風港、英國的殖民地,這對中共來說是一種道德上的尷尬和恥辱。

彭定康分析指,在九七主權移交初期,中共「離開了香港」(largely left Hong Kong),但習近平在2010年至2012年開始掌權後,情況改變了,中共破壞了對香港的承諾,擔心會失去對香港的控制。

桑普:彭定康是香港最好的港督

線上分享會的嘉賓包括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前光華新聞中心主任平路、台灣智庫執行長呂曜志及前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桑普表示自己出生於香港,在彭定康的管治下完成了小學和中學教育,他讚揚彭定康是他見過最好的港督,也被《香港日記》一書感動。

桑普問及英國政府已經通過BNO簽證等方式向香港伸出幫助之手,已經有超過十萬港人移居英國,但究竟英國還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幫助香港及在英港人。

彭定康回應稱,大約有14萬港人在過去一、兩年移居英國,包括香港的教師、律師和前公務員、企業家等,他們已經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例如彭定康的母校最近聘請了一位新的化學老師,也是剛移居英國的香港人;前幾天在牛津遇到一對來自香港的夫婦,他們的兒子剛剛從醫科畢業,正在申請英國衛生部門的工作,所以英國從移英港人獲益匪淺,他們有很多才華。

彭定康透露,最近去信英國外交大臣,詢問英國政府在哪些情況下直接向中共就黎智英案交涉。關於為什麼中共憎恨黎智英,彭定康認為黎智英是逃避中共的難民,之後在自由社會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原因是,黎智英本來可以隨時帶著錢離開香港,到英國、美國或台灣,但他選擇留在香港,而中共討厭有勇氣站出來的人。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新書發布會 彭定康批香港淪為「警察城市」
彭定康廣東話拜年 評獨裁政權遲早會消失
彭定康去信促加拿大擴大「救生艇」政策
彭定康:望英國出港人首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