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4個月下行 香港6月出口額再次暴跌

人氣 1333

【大紀元2023年07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冰報導)受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需求疲弱的影響,香港外貿持續萎縮。7月25日,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的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香港整體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下跌11.4%和12.3%,出口額已連續14個月下跌,是歷來最長的下跌周期。

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香港的商品整體出口額為3,374億港元,同比下跌11.4%。6月的商品出口額、進口額分別為3,374億元(港元,下同)和3,939億元,貿易逆差擴大至565億港元,逆差規模為一年來最大。

(網頁截圖)

今年上半年,香港商品整體出口額較去年同期下跌15.5%,商品進口額下跌13.2%。上半年錄得有形貿易逆差2,316億元。

今年6月份與去年同期比較,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額下跌12.0%。出口額跌幅最大的前五名是馬來西亞(跌31.9%)、新加坡(跌26.2%)、日本(跌16.8%)、菲律賓(跌15.8%)和中國內地(跌13.1%)。

除亞洲外,輸往其它地區的大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額跌幅最大的是德國(跌29.0%)、美國(跌22.1%)和英國(跌14.6%)。

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比較,輸往大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額跌幅最大的前五名是日本(跌24.0%)、新加坡(跌23.5%)、台灣(跌19.2%)、中國內地(跌19.2%)和印度(跌17.3%)。

同期,來自大部分主要供應地的進口額跌幅最大的前六名是韓國(跌35.3%)、新加坡(跌30.9%)、泰國(跌24.1%)、越南(跌20.7%)、台灣(跌17.5%)和中國內地(跌9.6%)。

港府發言人稱,在外圍環境疲弱下,今年6月商品出口貨值按年進一步下跌。輸往(中國)內地、美國及歐盟的出口均減少。輸往大部分其它主要亞洲市場的出口繼續錄得不同程度的跌幅。展望未來,在環球經濟增長減慢的影響下,香港的出口表現短期內會繼續顯著受壓。

目前,國際主要企業已將生產基地遷離中國大陸,香港的轉口港角色自然受到削弱。

自2018年爆發中美貿易戰之後,中國時代的全球化和一體化供應鏈開始崩潰。近三年來中共實施苛嚴清零政策防疫,促使投資者重新評估地緣政治風險。

中共當局近年對外企的打壓和審查,以及中共政策不透明等多重因素,導致企業正在重新評估對中國的依賴,包括蘋果、台積電和萬事得等行業巨頭正在將供應鏈多元化,並逐漸挪出中國。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中國知名甜品連鎖店「許留山」大面積關店
美國頂級內衣品牌維密關閉北京旗艦店
中國車市低迷 進口車進口量同比下降28%
中遠海控上半年淨利同比下降超七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