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3年疫情致地方赤字暴增

人氣 2896

【大紀元2023年09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綜合報導)三年疫情加劇中國地方政府尤其基層財政收支壓力,地方債及融資平台債務風險上升。中國經濟50人論壇學委會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估算,疫情三年直接造成的地方赤字約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對這部分缺口,建議中央發行特別國債補上,讓地方優先用於償還拖欠企業帳款。

此前,有專家表示,從疫情爆發開始到2022年,大陸受疫情波及的經濟損失就達18萬億元。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專家:三年造成地方赤字約4萬億 中央應補上

白重恩在9月21日舉行的長安講壇「轉型中的財政政策」發表上述觀點。

他稱,當前疫情後遺症仍然存在,從地方政府的角度,財政收入減少、支出增加帶來收支缺口。在地方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政府拖欠企業帳款增加,影響企業投資能力;一些地方政府亂收費的行為,不僅影響企業投資能力,而且影響企業的信心。從企業和居民的角度,疫情後遺症表現為部分企業和居民資產負債表收縮,投資和消費的意願減弱。

當前,各方就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討論中,一個焦點是中央救助是否會引發「道德風險」、形成中央兜底預期。白重恩認為,疫情本身為不可控因素,財政減收增支是被動造成的,應區分哪些地方赤字或債務增加是疫情帶來的,哪些是來自地方出於自身利益擴張的支出。

考慮到地方財政收支有一定連貫性,白重恩估算了在沒有疫情的情況下,土地財政之外的地方財政收支趨勢,將其與實際值比較,並將趨勢值之外的收入減去支出。

測算結果顯示,2020年—2022年疫情直接導致的地方赤字分別為20758.3億元、9888.45億元、11910.04億元,三年合計超4.2萬億元。

對此,白重恩建議「先把這部分由疫情直接造成的地方額外窟窿,用中央財力補上。」白重恩稱,同時「要求地方優先償還拖欠企業帳款等,對經濟可能有比較大的幫助」。在疫情導致的地方赤字之外,還有相當部分的債務是可能存在道德風險的,建議通過放寬還款期限等方式,減輕償債壓力。

他認為,從長期看,要緩解地方財政困難及債務風險,還要減少「中央請客、地方買單」的情況。

在疫情導致的地方赤字外,還有相當部分的債務是可能存在道德風險的,白重恩建議透過放寬還款期限等方式以減輕償債壓力。

三年疫情期間,中共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主要依賴封城、大規模核酸檢測以及隔離。這些做法直接造成服務業、零售業、產業及運輸業的停擺,給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壓力,給地方產生嚴重的財政負擔。

2021年剛過去,中國不少地方政府曝出財政困難——黑龍江鶴崗市宣布實施財政重整;霸州市因為財政困難違規亂罰款、亂收費;連經濟相對發達的廣東、浙江等省出現公務員工資縮減、緩發補貼等情況。

《南華早報》2022年5月報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副教授徐建國在一個網絡研討會上表示,新冠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主要來自封城和交通限制等防疫措施的實施。當年已經受到疫情波及的人口多達1.6億人,經濟損失高達18萬億元。

前財長樓繼偉稱守住中央「堅決不救」的底線

中共地方政府的財政日益惡化,多方認為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發行政府專項債、城投公司融資等推高債務的手段,才能勉強達到收支平衡。中共前財長樓繼偉則稱,不應通過債務置換解決地方債風險,中央應該「堅決不救」。

7月8日,樓繼偉在參加「全球財經論壇」時對陸媒稱,不應通過債務置換解決地方債風險,要守住中央「堅決不救」的底線。同時,他建議增加1.5~2萬億元財政赤字,主要用於對中小企業的費用進行階段性補貼,全面取消房地產限購限貸政策。

去年底中共無預警放棄堅持三年的疫情清零政策後,在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能否復甦一直是外界持續關注的焦點。數個月以來的事實證明,中國經濟復甦陷入險境。

樓繼文在今年3月24出版的《比較》雜誌上發文提到,根據財政部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中國(中共)政府債務為46.55萬億元,負債率為45.8%。其中,中央政府債務餘額20.89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5.66萬億元。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餘額數據沒有官方統計,市場方估計在30萬億~50萬億元。

樓繼偉也提到,近三年來由於各種不利因素衝擊,經濟增長低於預期,採取大力度減稅降費刺激政策,宏觀稅負有所下降。但在經濟轉為正常增長後,應採取措施穩定住宏觀稅負、保持適度的財力,包括建立房地產稅作為地方稅種等。

不過,9月6日,中共人大常委會召開立法工作會議,披露了該機構的立法規劃,其中未提及房地產稅法,引起市場關注。不少網友解讀道:說明這樓市多脆弱,再收房地產稅,樓市隨時會崩潰。

中國經濟復甦疲弱,尤其是地產領域。這使得依賴賣地收入的地方政府財政更加緊張。

《財新週刊》8月披露,當局允許地方政府發行1.5萬億特殊再融資債券,以幫助包括天津、貴州、雲南、陝西和重慶等12個償債壓力較大的省份和地區償還債務。該舉措被視為當局容許地方「借新債還舊債」。

責任編輯:李玲#

相關新聞
南海問題上交鋒 菲律賓總統懟中共少將戰狼
【時事金掃描】川普被判有罪 捐款網站一度擠爆
【名家專欄】世界如何管控中共風險?
【新聞大破解】台灣藍綠白勿陷紅色內攻圈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