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者物價指數繼續下滑 中國經濟復甦艱難

人氣 2958

【大紀元2024年05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中國4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繼續下滑,在消費需求滯後和全球貿易局勢緊張之際,中國經濟復甦之路持續艱難。

中共國家統計局週六(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仍處於負值區間。繼3月份下降2.8%和2月份下降2.7%之後,4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同比下降2.5%。

4月份全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雖然同比上漲0.3%,較3月份上漲0.1%有所回升,但依然顯示消費疲軟。近一年來,中國經濟一直受到CPI持平或下跌的困擾,在COVID-19大流行之後,消費者選擇更加節衣縮食。

彭博社報導說,分析師認為,最重要的生產者物價指數可能是中國經濟真實健康狀況的更好晴雨表。

「中國製造商靠量,但賣不出價」,北京經濟和政治研究公司Plenum的聯合創辦人和合夥人陳龍告訴彭博社。

他補充道,「如果看看名義GDP增長和企業利潤——它們生產了很多,但因為價格下跌而賺不到很多錢。」

他指出,第一季度,不包括金融業在內的中國大陸上市企業的利潤同比下降5%。

中國一家工廠裡,工人正在組裝電動車。(AFP)

「新三樣」填補不了房地產留下的空缺

週五中共官方公布的行業數據顯示,即便價格競爭激烈導致電動車商競相殺價,但4月份中國國內汽車銷量仍同比下降5.7%。這表明在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國內消費者在大宗商品支出方面仍保持謹慎態度。

與此同時,長期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幾乎沒有出現觸底的跡象。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的非公開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百強開發商的新房銷售量同比下降45%,至430億美元。銷售額環比下降13%,比2019年同期水平下降約20%。

在經濟引擎房地產行業放緩的情況下,中共當局希冀依靠包括電動汽車、電池等在內的「新三樣」來推動經濟增長。房地產在高峰時對中國經濟產出的貢獻大約為四分之一。

但無論是市場需求規模還是製造業發展自身的約束,中共提倡的「新三樣」都很難撐起房地產留下的空缺。

更糟糕的是,經濟學家已經警告,北京以工廠為中心的戰略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價格下行壓力和貿易摩擦。

2023年9月11日,中國東部江蘇省蘇州港,等待裝船的大批量比亞迪(BYD)電動汽車堆放在太倉港國際集裝箱碼頭。(AFP via Getty Images)

西方對新一輪中國廉價商品衝擊已發出警告

西方對廉價中國進口商品湧入國內市場已經表示警惕和擔憂,特別是在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下跌、人民幣貶值使得中國商品越發便宜的情況下。

中國4月整體出口增長1.5%,但對歐盟出口同比都下降了。富裕的歐美市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要塞和最重要市場。中國這一波出口激增讓人回想起2000年代初期,當時廉價的中國進口商品摧毀了美國和其它國家的一些行業。

北京週四公布的出口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出口額以美元計算同比增長1.5%,但分析師表示,近幾個月出口量增長接近10%或更高。這一趨勢正在加劇中國與歐盟和美國等最重要貿易夥伴的緊張關係。

據《華爾街日報》週五報導,拜登政府準備最早下週提高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的關稅,其中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將從25%升至約100%。

更高的貿易壁壘將使中國維持對歐美的市場份額變得更加困難。歐盟領導人正在考慮根據新的反補貼法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和風力渦輪機徵收高額關稅,這可能會關閉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等中國公司的利潤豐厚的市場。

中共黨魁習近平本週訪問歐洲時,無視西方領導人的擔憂。他表示,中國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

針對美國可能對華加徵電動汽車關稅的消息,中共不但不查找問題所在,反而誓言要反制。

國內融資7年來首次下降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週六發布的數據,4月份社會總融資規模增量(一種廣泛的信貸衡量標準)環比減少了近277億美元(2000億元)。這是自2017年開始提供可比數據以來,該指標首次出現下降,反映出融資活動的收縮。

4月份貨幣供應量M1(包括流通中的現金和部分企業活期存款)同比下降1.4%,這是商業活動低迷的跡象,這是兩年多來首次下降。家庭中長期貸款(抵押貸款的代表)4月份萎縮,反映出房地產市場疲軟。

企業新增中長期貸款較上年同期減少,凸顯投資需求疲軟。

綜上所述,支撐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是加量不加價、融資是7年來首次下降、房地產仍然未觸底,短期看,經濟復甦之路仍很艱難。◇

責任編輯:李天琦#

相關新聞
4月貿易數據洩密 中國經濟面臨哪些困境
河南村鎮銀行暴雷 儲戶討要儲金被拘數月
大陸百強房企5月拿地金額同比下降七成
特斯拉中國工廠5月出口量同比再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