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憤怒情緒?當心孩子變成小暴君(下)

作者: 伊莎貝爾.費歐沙( Isabelle Filliozat,心理治療師、情感教育專家),譯者: 周昭均

人氣 126

我們可以,也應該學著說「我」。試著做一、兩次,看看你身上發生了什麼,他身上又發生了什麼。(承上文:壓抑憤怒情緒?當心孩子變成小暴君(上)

你在生氣:

1. 感受體內憤怒的能量,讓它蔓延全身。停留在身體的感覺中,不要思考。

2. 找出你生氣的真正原因。孩子的行為是開關,但原因是什麼?你覺得無能為力?孩子上學遲到,你上班也遲到時,你害怕老師、孩子或老闆的眼光?你已經受夠自己做了所有家事,老公卻悠悠哉哉地下班回家?你的媽媽又打電話來抱怨她很孤獨或她的靜脈曲張?你累壞了,你多希望可以看電視上的比賽轉播?

或許光是意識到原因就能瞬間熄滅你的憤怒,並把你的能量導向應得的人。然後,告訴孩子你怎麼了。如此一來,他也能學著這麼做。

或者,怒氣持續在你身上累積,然而:

b. 它直接指向你的孩子。請接著跳到第四點。

4. 你真的在生孩子的氣。你希望他改變一項有損你需求的行為。別忘了,你的態度同時是他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榜樣。所以,請特別注意說出需求的方式,不要變成指責。以下是典型的句子結構:

當你……(講出對方確切的行為),
我覺得……(講出我的情緒、感受)。
因為我……(講出我的需求)。
我要求你……(講出此時此刻,可以讓我修補與對方關係的明確行為要求),
好讓……(講出激勵對方的動機)。

舉例來說,會出現:

當你跟我說要吃麵,我替你煮了麵,而你不吃,我覺得生氣。因為我替你做飯,我需要覺得這麼做是有用的。

我要求你瞭解,當我為你做了某件事,而你不再想要時,我有什麼感覺,好讓我還會想替你做你要求我的事。

當你把髒的內褲丟在地上,我生氣了。因為我受夠替你收拾東西了。比起整理你髒亂的物品,我更想和你一起做別的事。

我要求你聽見我的感受,把你的內褲放到髒衣籃裡,好讓我跟你在一起的時候覺得舒服,讓我們可以開心地一起玩。

儘管看起來簡單,這句話複雜且需要有自我意識,也需要意識到對方。首先,在辨識對方確切的行為時,我們很難不陷入概括、籠統而論或評價當中。「你從來不聽話」、「當你站不好的時候」、「當你讓人受不了的時候」這些話很快就會出現。

接著,因為我們太不習慣把情緒說出來,以至於常常找不到字彙來精準說出感受。我們可能會想用一種情緒來替代另一種情緒:「當你半夜兩點才回家,我很生氣」,而不是「當你半夜兩點才回家,我擔心你是不是出事了」。在這個狀況中,除非青少年與父母先前有過特別的約定,否則生氣是不合理的,擔心很可能才是主要的情緒。

更糟的是,察覺真正的需求並表達出來極為困難。而提出一個當下就能被接受,而不涉及未來與承諾的要求,並不容易。

最後,聆聽心中那些親子關係中令人沮喪或受傷的行為造成的後果,並充分專注在對方身上,好激勵他去滿足我們的要求,真的是一門藝術。「好讓」可能聽起來像是勒索,但它只是在回答下面這個問題:

「如果對方同意我的要求,對我、對我們的關係會帶來什麼改變?」

對方能從中受益是重要的,否則,他為什麼要改變自己的行為?

話雖如此,前三個句子——「當你……」、「我覺得……」、「因為我……」——通常已經足夠。

「當你打弟弟,我生氣了,因為我不喜歡有人被弄痛!」

「當你穿著滿是泥巴的鞋子進屋,我生氣了,因為我剛剛才打掃過!」

這個句子需要的條件讓我們無法濫用它。它讓我們面對自己的極限。確實,在下面的句子裡,能找到什麼當理由?

「當你拒絕服從我,我生氣了,因為……因為我需要感覺自己比你強?」

「兒子,當你戴耳環時,我生氣了,因為我……我擔心別人會怎麼說?」

我只能因為與我有關的事而生氣。否則,就會變成控制。

這全都需要練習。所以,當孩子對我們說「你很壞」時,不要太責怪他。請試著解讀,他們正在告訴我們:

「當你要我關掉電視,我生氣了,因為我想看那部電影。」

你要以身作則,教他們清楚表達自己的憤怒。(本文完)

(網站專文)

(本文摘編自《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理解孩子的情緒風暴,打造良好親子關係的45堂對話課》,遠流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曾臻

書封。(遠流出版提供)

推薦閱讀

●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憤怒情緒
●情緒能致命也能救命 我母親的真實故事
●崇敬大自然的力量 有助轉化孩子消極情緒

相關新聞
情緒不是壞事  但「情緒化」就會壞事
意志力失靈? 你還需要3種正向情緒
情緒擺一邊 這樣說故事更有人情味更好溝通
研究:「坐」超過8小時 提升憂鬱情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