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爾布瑞「惜緣·自在」講座 分享人生感悟

人氣 167

【大紀元2024年05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路小玉採訪報導) 2024年5月18日下午,密爾布瑞市立圖書館內,一場「惜緣·自在」講座,吸引了眾多聽眾。主講人何琳將自己在傳统文化中領悟到的人生哲理,與大家分享。

何琳,是一位教師、演講者、作家和諮詢師。從1984年起,她專研中華民俗絕學,宣揚中華民俗文化。

何女士擁有愛荷華大學碩士學位,曾在國際教育和雙語教育領域任職,一直以義工身分,服務社會。旅美58年,一直活躍於亞美各地及墨西哥,演說遍及知名學府和各界組織。1996年,創立非營利組織「元緣教育基金會」,迄今為基金會的負責人。

此次講座,由中華聯誼會、北加州政大校友會「展卷社」,以及密爾布瑞市立圖書館之友會聯合主辦,政大校友會劉平遠先生主持。

「展卷社」社長、活動召集人章蓓蓓,希望何女士豁達的人生哲學,「啟迪我們的心靈」。

2024年05月18日,密爾布瑞市立圖書館舉辦「惜緣·自在」講座,主講人何琳女士分享人生感悟。(路小玉/大紀元)
中場休息期間,主講人何琳女士為讀者做新書簽售。(路小玉/大紀元)

演講開始,何琳女士首先介紹了自己的新書及成書經歷,並表明,自己寫書「不為賺錢」,售書所得,將全部捐給元緣教育基金會,用於慈善事業。

接著,何女士用多年前讀到的一首中國古詩,開啟講題:「世事重重疊疊,人心曲曲彎彎。忙忙碌碌幾時閑,回首夕陽又晚。莫道難分善惡,到頭自辨忠奸。愚者愚來賢者賢,暗裡蒼天有眼。」

人生中,充滿了繁雜的事務和複雜的人心,人們也因而常遭受不諒解、埋怨和指責,從而產生挫折感和負面情緒。

何女士以前認為,只需珍惜善緣,後來才體悟到,「孽緣、惡緣,也要珍惜、感恩。」

她解釋道,今生的孽緣與惡緣,可能是我們在無心中,或是前世所結下的。這些遭遇,讓自己體會善惡,促使自己反省自身的言行和心態。

對於惡緣,何女士會「把它看作是一門功課」,去學習如何「正向面對它」,而不是「抱怨」。

她建議用積極的方式解決,比如:與對方坦誠交流,消除誤解;或是通過靜坐修行,找回內心的平靜和智慧。「心寬了,困難就小了」,由此會獲得更多的「自在」。

講座的下半場,為問答環節,聽眾有機會與何女士交流感悟。下午4點,講座在輕鬆的氣氛中結束。

最後,「展卷社」社長章蓓蓓,邀請中華聯誼會現任理事長毛小苓和前任理事長、現任榮譽顧問張靜如,代表所有主辦單位向何琳獻花。

講座結束後,主講人何琳女士(右)與聽眾合影。(路小玉/大紀元)

本次講座也吸引了許多北加州政大校友會成員,其中包括校友會前會長李念慈先生。他覺得,何女士講的許多人生經驗,和他的認知相似。他說,今天你看到的結果,其實不是「突發事件」,而是多個事件或長時間「事件的累積」,用多角度看待,就會比較客觀,視野也更寬,更容易看透徹。

他強調,只要盡心盡力,無論結果好壞,都不會有過多的「擔憂或挫敗感」。

何女士的義工助理王女士表示,自己從何女士那裡學到很多,中華民俗絕學「風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古代官員在做決定時,不僅會聽取民意,還會卜卦」。風水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在和諧的氛圍中,我們的決策會受到正面情緒的影響;反之,則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人如果有因果報應、生命輪迴的概念,就會約束自己的言行和內心,提升道德修養。◇

講座結束後,北加州政大校友會前會長李念慈先生接受採訪。(路小玉/大紀元)

責任編輯:宋佳怡

相關新聞
紀實文學:花緣
針灸師最愛神韻二胡 感覺與中國歷史有緣
大法洪傳神跡顯 感恩與師結聖緣
雲林打造浪漫婚禮 30對新人520愛結良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