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風季即將來臨 渠務署:已增強緊急應變準備

人氣 16

【大紀元2024年0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曾曉薰香港報導)本港即將進入風季,渠務署週四(23日)舉行傳媒簡報會,講解當局的準備工作及科技應用。渠務署署長莫永昌表示,因應去年的大雨經驗,當局將會強化緊急應變的工作,並利用新技術監察水位情況。

莫永昌表示,今年署方的工作重點是「韌性防洪」,透過推展基建工程,減少水浸的風險。因應去年9月初的大雨,署方由去年9月起,於全港進行多項改善工作,其中針對去年水浸的地方進行120項小型改善工程,包括柴灣道迴旋處一帶,改善現有進水口、加建路邊集水溝、排水泵房等。

黃大仙亦改善了沙田坳道上游雨水進水口、黃大仙站部份出口排水沙井、在龍翔道加建排水管等,大部份工程在今年第一季已經完成。另外,11項大型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亦正在進行,包括興建雨水渠和地下蓄洪池,預計在今年至2030年期間分批完成。

莫永昌指,渠務署汲取去年特大降雨經驗,已檢視及強化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及緊急應變隊伍的運作,隊伍數量增至最多160隊,運作基地則增至30個。又指應變隊伍在5月4日及21日兩次紅雨都發揮良好作用。當局亦已加強應用創新技術,例如今年初在黃大仙及柴灣區內曾發生嚴重水浸的位置,在超過30個雨水沙井安裝智能感測設備,24小時實時監察雨水渠的水位狀況。

另外,署方亦介紹了多個防洪科技應用儀器,例如「不倒翁」球形地下管道檢測機械人,它突破傳統限制,克服於水流急速的渠務設施中檢測時容易「翻船」的問題,提供360度穩定且清晰的實景影像,以便渠務人員日後透過電腦系統清晰查看管道的狀況,並及時安排維修;以及外型貌似檸檬,能夠安裝在沙井監察雨水水位的浮球式水位感測設備「檸檬查」等。

莫永昌又表示,當局計劃今年內在元朗及尖沙咀試行以人工智能系統,實時分析街道影像,辨識街道水浸情況,及早派遣應變隊伍處理。@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敏感日」前後 港府引23條拘捕至少10人
兩窮國居港投資移民申請前列 曝中國人潤走途徑
黃大仙昨晚停電4小時 港政府要求中電出資聘獨立顧問檢討(更新)
港府下週發表氫能發展策略 年內推氫能垃圾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