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半香港青年以全職工作為主

僅0.6%受訪者認為已實現理想工作 非全職大多為賺更多收入

人氣 44

【大紀元2024年0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香港綜合報導)「斜槓族」(多重職業)、自由工作日漸普遍,不過有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半青年仍然以全職工作為主。餘下近一成半從事非全職工作的人中,大多稱為賺取更多收入,並期待日後可找到更理想的全職工作。

民間智庫「MWYO青年辦公室」委託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2023年7月中旬至10月下旬,透過電話進行問卷調查,訪問506名18至34歲在職青年,其後再組織一場焦點小組討論。

調查顯示,85.2%受訪青年仍是以全職為主,只有14.8%沒有全職。從事非全職的受訪者中,最多人(46.7%)表示是為賺取更多收入,其次(34.7%)是追求彈性安排時間,只有極少數青年會希望平衡工作與生活(2.7%)。

調查發現,受訪而對收入有更高追求(月入6萬元)的青年,11.2%(19人)會選擇非全職工作。智庫認為,可能意味着現時勞動市場所提供的兼職工作,要比他們能夠找到的全職工作還更高薪。

至於沒有全職工作受訪者的實際月入,2萬元以下佔多數,但是有8.6%(10人)為4萬元或以上。至於2萬至4萬元之間的,則有10.5%(13人)。

調查分析有考慮賺取更多收入,但沒有全職的青年的實際薪金,月入低於25至34歲青年的入息中位數(2023年第三季為2.3萬元)的比例佔超過一半,只有較小部份(37.1%)高於2萬元。智庫指出,對於大部份因為「賺取更高收入」而選擇從事兼職或自僱工作的青年,推斷其能找到的全職工作,收入很可能低於2萬元。

不過,沒有全職的青年在多個工作滿意度指標上得分較低,尤其更不滿意現時工作的穩定性、培訓機會、福利及晉陞機會,唯獨對工作與生活平衡滿意度較高。有受訪者表示,從事多份兼職是過渡到全職工作的調整期,在累積更多工作經驗後,希望能夠從事全職工作賺取穩定收入來源,放棄時薪較低、意義不大的散工。

醫療護理畢業更傾向非全職

青年選擇從事自僱或兼職更多是出於現實考慮與客觀許可。若行業允許青年以非全職模式工作,並且收入相較於從事全職更高,是他們傾向於
選擇非全職的關鍵因素。

至於修讀學科方面,畢業於醫療護理的青年會更傾向從事非全職工作,是因為該工作模式能提供更彈性的時間安排,同時賺取更高收入。

調查發現學歷和工作收入較低者,在沒有更好的全職工作選擇之下,很可能會從事多份兼職以賺取更高收入。智庫指,這些背景的青年普遍社經條件較弱,能夠勝任的非全職通常都是零散工種,即使這些工作有機會賺取更高收入,卻犧牲職涯發展和向上流動的機會。

工作與生活平衡為 首項理想工作重要條件

受訪青年認為最重要的首兩項理想工作條件,是工作與生活平衡(10分滿分,平均分8.26)和高收入(7.95分);重視程度最低的是工作對社會有貢獻(6.33分)。

調查將10項理想工作條件,按關聯性整合為3組價值觀,整體上受訪者對於「快樂」和「金錢」相關條件的重視程度不相伯仲;對「前景」相關條件則在較次要的位置。

就實現自己的理想工作,僅0.6%受訪者認為已經實現。受訪者普遍不認同努力工作,就能實現理想工作(只有26.4%認同)。

有近四成半分別認為進修(43.7%)和轉公司(43.3%)是有效的方法。小部份受訪者會考慮到其它地區工作(19.4%)或轉換僱傭模式(13.5%),僅5.4%青年認為到大陸工作有用。◇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敏感日子」23條「大派用場」 港府兩週拘至少10人
兩窮國居港投資移民申請前列 曝中國人潤走途徑
黃大仙昨晚停電4小時 港政府要求中電出資聘獨立顧問檢討(更新)
港府下週發表氫能發展策略 年內推氫能垃圾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