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農業高官密集落馬 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嚴峻

人氣 2075

【大紀元2024年05月24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易凡報導)中國的糧食自給率越來越低,對外進口又高度依賴少數國家,成為中共一大軟肋。一批涉及農業的高官近日密集落馬,其中落馬的農業農村部部長曾任習近平特使。

從4月初到現在的一個多月以來,至少7名涉及「農業」的中共高官落馬。關於這些人落馬的原因,中紀委統一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並無具體說明。

落馬官員中,包括兩名中管官員:一名中共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中紀委於5月18日宣布他正被調查;另一名是已經辭職7年的中國農業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樓文龍,他5月16日被官宣調查。

所謂中管官員,是指在中共中央組織部備案的官員,其任免權在中共中央,一般為副部級以上。

其餘落馬的涉農官員還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信用卡中心高級專家劉志鴻、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原客戶三部總經理李光、中合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昊武、中信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霍璽、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原一級總監盧純才。

中糧集團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周政5月9日被中共開除黨籍。

此前,中共中央的兩個巡視組在同一天分別進駐兩大涉農機構。4月17日,中央第二巡視組進駐農業農村部;中央第十巡視組進駐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共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是本輪落馬高官中職務最高者,也是中共二十大之後被官宣落馬的首個中央委員,而且是在任上被查辦。

同為中共二十屆中央委員的中共外交部長秦剛、國防部長李尚福、火箭軍司令李玉超,儘管也都已坐實出事,但他們目前只是被官宣免職。在唐仁健之前,還沒有中共二十屆中央委員被正式宣布落馬。

前北京律師、民陣加拿大主席賴建平5月20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的部長級官員落馬,通常會有一個「先免職後查處」的過程。對於被免職的官員,最高獨裁者還有可能放他一馬。但是唐仁健直接在任上被查,性質就不一樣了,等於說已經有了定論,所以他將來一定會被重判,已經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了。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份,唐仁健還曾以習近平特使的身分前往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出席該國的新總統就職儀式。如今還不到一年,「習近平特使」就被拿下了。

中國糧食安全問題越發嚴峻

習近平執政後,多次強調糧食安全問題,最近又提出一個新詞——大食物觀。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在4月21日的一篇文章中引述習的話稱,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解決吃飯問題,「不能光盯著有限的耕地」。

這番說辭不禁令人擔心,中國的糧食供應是否出了問題。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中共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2023年中國累計進口糧食16,196.4萬噸,同比增長11.7%。這是自2021年以來第二次突破1.6億噸。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糧食總產量為69,541萬噸。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說,到「十四五」的期末(2025年),中國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其中穀物缺口約為2,500萬噸。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的程國強教授曾在2022年給出一組的數據。他說,中國的食物自給率已從2000年的93.6%下降到2020年的65.8%,下降了27.8%。他預計,到2030年可能會進一步下降至59%。

大豆是中國糧食最大的短板。程國強說,中國大豆的自給率還不到17%。2021年,中國進口大豆9651萬噸,占世界大豆總出口量的六成。儘管中共政府試圖堵上這個窟窿,可是窟窿卻越來越大。據中共海關總署數據,2023年中國大豆進口量為9940.9萬噸,同比增長11.4%。

中國糧食不但對外依賴度高,而且高度依賴屈指可數的幾個國家。

根據去年前11個月的數據,中國進口大豆主要依賴巴西和美國,其中從巴西進口占比70.7%,從美國進口占比24.6%。中國進口小麥的前三大國家是澳洲、加拿大和美國,三個都是中共的地緣政治對手。中國進口玉米的前三大國家是巴西、美國和烏克蘭。

中共還存在著一個隱憂——擔心海上貿易被切斷。

從巴西到中國的海運航線,是向東穿過大西洋、印度洋,然後經馬六甲海峽,之後才能到達中國。馬六甲海峽最窄處僅約1.7英里,堪稱天然瓶頸,極易封鎖,目前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轄,而美國與這些國家都有著緊密的防務關係。

美國海軍研究所(U.S. Naval Institute)網站去年刊登的一篇文章表示,美國可以在世界上很多海上咽喉要道切斷中共的供應鏈。「中國的統治者可能不怕任何其它國家,但如果無法養活自己的人民,他們著實擔心。」

今年1月,署名司馬平邦的時政評論人士在網絡發表文章《2024年中國糧食安全或逼近紅線》,文章提到中國糧食所面臨的另外三大風險:

一,中國進口的糧食大多由大型跨國糧商集團掌控,它們控制著生產國大多數港口、鐵路等運輸設施,以及控制著全球80%的糧食貿易量。因此這背後就有國際巨頭壟斷的風險。

二,如今極端氣候頻發,無論是乾旱還是洪水,酷暑還是嚴寒,都會對農業生產和糧食供應造成嚴重威脅。

三,通貨膨脹和糧食價格波動,也會使得糧食價格變得更加昂貴。俄烏衝突爆發後,兩國的糧食出口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不僅使全球糧食供應鏈受到影響,還加劇了全球糧食供應短缺的問題。

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共農業官員密集落馬。賴建平認為,一方面落馬官員可能對習近平不忠誠,另一方面是中國「三農」(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嚴重,已經影響到政權安全,令習近平無法容忍。也許兩者兼而有之。

(記者寧芯對本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中國糧食隱患 習將種源安全升至國安高度
中國糧食產量仍有大缺口 北京要嚴保耕地面積
岳山:習「特使」落馬 三中全會有戲看
中共農業部長唐仁健被查 農業高官任上落馬罕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