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再起 白宮經濟專家談美國港口走勢

人氣 513

【大紀元2024年0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姜琳達洛杉磯報導)港口的正常運作是美國供應鏈穩定的重要一環。面對當前進行中的美中貿易戰,以及東岸港口勞資談判暫時破裂的一些危機, 拜登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主席傑瑞德‧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發表了他對經濟前景的一些看法。

2022年7月18日,拜登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主席傑瑞德‧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在每日白宮新聞發布會上回答問題。(Win McNamee/Getty Images)

東岸勞資談判中 伯恩斯坦訪洛港

北美地區最大的碼頭工人工會「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於6月10日宣布,原定與「美國海事聯盟」(USMX)的談判暫停。原因是工會發現USMX最主要會員之一開始在部分港口使用自動化系統,企圖取代工人。

如果雙方無法在9月30日勞動契約屆滿前達成新一輪談判協議,很多人擔憂會觸發ILA自1977年以來的大罷工,導致供應鏈危機、運輸成本激增等問題。

6月12日(週三),伯恩斯坦在美國最繁忙港口之一的洛杉磯港(Port of Los Angeles)舉行的媒體簡報會上坦言,如果談判雙方無法在當前勞資合同到期前敲定新契約,會對美國經濟有潛在的影響。但拜登政府目前沒有介入的傾向。

「我們政府的政策鼓勵集體談判,因為它是有效的。拜登總統始終支持集體談判,但他主張在談判的現階段給予各方足夠的空間,不妨礙雙方,我們鼓勵雙方真誠地進行談判。」他說,政府會密切觀察此事的進展。

公眾也擔憂這會不會對西岸港口造成重大影響,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Gene Seroka)在會上表示:「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到亞洲出差了三次,上個月還去了歐洲,進出口方紛紛表示已將部分運輸配額轉移到了洛杉磯作為對沖。不僅僅是因為ILA與USMX的談判,還考慮到紅海的安全問題,以及巴拿馬運河的限制等,所以目前對我們影響不大,不過也沒有激增跡象。」

洛港執行董事:洛杉磯港保持強勁、穩定的運量趨勢

塞羅卡也對未來數月走勢持較為樂觀的態度。在剛剛過去的5月,洛杉磯港處理了752,893個二十英尺標準箱(TEU),雖然比去年5月小幅下降3%,但今年前五個月的整體貨運量仍比2023年增加了18%。

「我們延續了年初開始的強勁、穩定的吞吐量趨勢。」他說:「隨著我們為下半年做好準備,我們的預測表明整個夏季碼頭活動將更加活躍。」

因此,他認為當前的情況也凸顯了美國經濟持續好轉,消費者在艱難時期仍繼續購買製造業產品,並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港口也在不斷避免再次出現擁堵情況,目前船舶平均抵達洛杉磯港的時間不到四天。

伯恩斯坦表示,目前經濟確實顯現一些健康指標,但遠遠沒有脫離困境。「主流工薪家庭經濟方面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紀錄,是因為就業市場一直非常強勁,但物價仍然居高不下。」他說明政府當前的方向:「我們正在努力做的事情:保持就業市場的強勁勢頭,同時對物價施加下行壓力。」

伯恩斯坦負責向拜登政府提供經濟建議,並協助制定國內和外交政策。

美中貿易戰對港口的影響

5月14日,拜登政府宣布提高對許多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包括電動車、電腦芯片(晶片)、醫療產品和船岸起重機等。

當被記者問到,托運人會不會在關稅政策實施前爭先恐後地將貨物從中國運出時,塞羅卡認為:「我們看到製造和採購已向東南亞、南亞地區轉移,墨西哥現在已經成為美國的頭號貿易伙伴。」

「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貨物運抵港口,但不會是突然爆發的數量,也不會在之後出現大幅下降。」他認為此波對中國部分商品徵收關稅的政策,不會對港口目前的發展軌跡造成多大影響。

伯恩斯坦補充說,港口目前的貿易流量仍然相當強勁。「如果來自中國的貿易減少,但貿易流量仍保持在原來的水平,就意味著美國與其它國家間的貿易正在增加。」他認為對中國商品徵稅的近期政策,也在使供應鏈發生重新分配的變化。◇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西海岸最大港幾十艘貨船積壓 貨物遭滯留
美商減少訂單 中國到美國集裝箱運費下降
加州卡車司機在港口抗議「零工工人」法
加州將投資12億美元 對美西港口進行升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