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縣華人愛心捐助 中學生義工感動西裔社區

如何將兩千雙女鞋 送給真正需要的人?

人氣 145

【大紀元2024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馬尚恩洛杉磯報導)很多人想在社會上傳遞愛心,但做好事也不容易。最近,核桃高中和蘇珊娜初中的幾名華裔女生就遇到了難題:如何把義工團隊從廠家募捐到的兩千雙女鞋、近六百條毛毯和幾千份酒精濕巾等,送給真正需要的家庭?

2024年6月12日,洛杉磯Wanyu Foundation向西語裔教會組織A.M.E.捐贈兩千多雙女鞋和五百多條毛毯。(馬尚恩/大紀元)

在嘗試「頭腦風暴」、否決了一個又一個方案後,她們終於找到答案。本週二(6月12日),她們在洛杉磯南貝爾市(Bell)舉辦慈善捐助活動,開始實施她們的「完美計劃」。

當天,在La Costa墨西哥餐館,中學義工團隊和幫助分發的團隊一起就餐,後者由幾十位西語裔牧師組成。現在,這些牧師多了一項使命:找到有需要的女性家庭,將這份愛心傳遞給她們。

把思考的機會留給孩子

幾位華裔女生來自洛杉磯當地基金會「Wanyu Foundation」的義工團隊。這個團隊與眾不同,有高中生、初中生、市議員、許多家長,還有熱心居民。

2024年6月12日,洛杉磯Wanyu Foundation向西語裔教會組織A.M.E.遞交援助物資,基金會義工林秀珠(左一)和A.M.E.牧師組織祕書卡尼薩萊斯(Esther Canizales,中)及參與捐助的企業家(右一)合影。(馬尚恩/大紀元)

有人會想,有家長在,還有社會經驗豐富的市議員,分發籌集到的物資,應該輪不到小孩子們去作決策吧?然而基金會的目標,正是讓孩子們得到成長,大人只在旁邊提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全靠孩子們動腦筋。

基金會執行長、核桃市資深市議員秦振國(Eric Chin)經常要回答市民的問題,如今,他成為提問的人:「我們怎樣才能儘可能高效地分發這幾千雙女鞋?」

這次捐助的對象是家暴受害者、無家可歸或殘障女性。孩子們想出了各種辦法:開發應用程式?在社交媒體發布廣告?到街頭宣傳?權衡利弊之後,這些方案都一一被否決。

「幸運的是,團隊一位同事建議我們可以找教堂幫忙。」核桃高中學生朱莉婭(Julia Wang,音譯)說。這個辦法讓大家眼前一亮:教堂遍布社區,已形成網路,而且牧師們對造福社區的好事也會非常熱心。

2024年6月12日,洛杉磯Wanyu Foundation義工、核桃高中學生朱莉婭(Julia Wang,右)參與慈善捐贈活動時,與教會組織A.M.E.祕書卡尼薩萊斯(Esther Canizales)合影。(馬尚恩/大紀元)

「為了知道哪些教會需要鞋子,我們團隊分成幾組,每個小組負責不同的區域,我們和那個地方對應的教會聯繫,給他們發電子郵件。」朱莉婭說。

她們得到了迅速而積極的回應。教會組織A.M.E.(Association of Ministers. of the Espirit)聯繫了她們。該組織包括八十多個西裔教會,成員幾乎涵蓋拉丁美洲所有國家。

活動當天同進午餐之前,A.M.E.總裁、高級牧師奧爾蒂斯(Carlos Ortiz)代表牧師和受捐家庭,向基金會義工團隊和捐贈企業表達感謝和祝福。

2024年6月12日,西語裔教會組織A.M.E.總裁、高級牧師奧爾蒂斯(Carlos Ortiz)向洛杉磯Wanyu Foundation表示感謝。(馬尚恩/大紀元)

在做公益中快樂成長

雙方團隊會面時,精通西語、英語和國語的朱莉婭發揮了語言專長,全程承擔翻譯,這讓她備感快樂和自信。

一同做義工的焦安妮是蘇珊娜初中的學生,已多次參加慈善活動,也在學習西班牙語。她喜歡和朱莉婭聊天,增進西班牙語技巧。「我覺得這個活動特別溫馨,我很喜歡。」她說,「更重要的是,我見到了更多的人,懂了更多的事。」

2024年6月12日,洛杉磯Wanyu Foundation義工、蘇珊娜初中學生焦安妮在捐贈活動中演講。(馬尚恩/大紀元)

焦安妮的媽媽吳女士很支持孩子參加公益活動:「美國文化就是要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這些活動還可以幫孩子交朋友、去認識更優秀的人,對她有榜樣作用。」

核桃高中學生崔怡樂(Vicky Cui)說,參加這些活動,讓她有機會幫助別人,覺得很開心,也學會了感恩。同時,她發現自己的演講能力有很大提高。「我之前說話是很害羞的。現在,我可以更大膽地站在很多人面前說話。」她不再需要在演講前看手機,甚至不需要先寫稿,語言表達可以很有條理。

2024年6月12日,洛杉磯Wanyu Foundation義工、核桃市高中生崔怡樂(Vicky Cui)參與慈善捐贈活動。(馬尚恩/大紀元)

秦振國表示:「愛心傳遞在當今社會很有意義,可以促進族裔間的理解。我相信孩子們都學到了很多東西。」

做好事也要講方法;如果把捐贈物資交給政府,很可能到不了真正需要的人手裡。「我們使用最精簡的方法做捐助,義工都是自願付出。」以政府服務作類比,秦振國認為,政府只應該做兩件事——服務和保護,「不能太理想化,要用最務實的方法去服務民眾」。◇

責任編輯:嘉蓮

相關新聞
秦振國鄧洪1/31線上研討2024美國大選
秦振國晉級國會議員決選:人心思變 大有勝算
一樁善事八方受益 高中團體南加社區做公益
秦振國募款會談服務/保護 獲基層選民支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