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亞哥市新財年預算58億 上漲近14%

【大紀元2024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婕美國聖地亞哥報導)6月14日,加州聖地亞哥市長簽署了58.2億美元的2024-2025財年預算。該預算比上個財年的51.2億美元增長了13.7%。

托德·格洛瑞亞市長(Todd Gloria)今年三月份提出了56.5億美元的預算草案。反對者認為他過多地削減了一些有關社會公平(equity programs)以及安全、學術和康樂的項目。儘管隨著聯邦政府COVID-19救助基金的結束,聖地亞哥市面臨著1.72億美元的赤字,但是在一些市議員和活動家的大聲呼籲下,許多在草案中被削減的項目被重新補回。在6月11日的市議會投票中,全部9名民主黨市議員一致支持修改後的58.2億美元的新財政預算。

市議會主席肖恩•埃洛-里維拉(Sean Elo-Rivera)表示,「這是一個艱難的預算,但是艱難並不表示讓那些生活困難的人的日子更不好過。」

增加遊民項目預算

在6月8日宣傳其預算的新聞發布會上,格洛瑞亞表示,他的預算「增加了資金,以繼續將人們從街上帶到收容所中,並得到照顧。」

這個被市長稱為「守護我們的進展」(Protecting Our Progress)的預算案在為遊民提供服務的項目中增加了大約2800萬美元資金。

預算還包括了市長極力推動的針對遊民問題的兩個項目的啟動資金,一個是建設一個大型遊民帳篷收容所的計畫,另一個是增加一個安全停車場的計畫。

大型遊民帳篷計畫是在聖地亞哥中城地區建立一個能容納1000人的遊民收容所。收容所將位於Kettner Boulevard和Vine Street交界處的一家空置的商業倉庫。不久前該物業被一個私人買主買下。聖地亞哥市目前正在與物業擁有者談判租賃問題。

另一項計畫是將聖地亞哥機場附近一個已拆除的海軍軍營地點,即被稱為「H Barracks」的地方,改建成一個「安全停車場」,為那些沒有居所、住在車裡的人提供200個可以過夜的停車位及相關服務。這是聖地亞哥市「安全停車計劃」的一部分,目前該計劃已經在聖地亞哥一些地點運營了233個「安全停車位」。

聖地亞哥預算增加遊民項目資金 民眾反對遊民收容所計畫
2024年6月8日,加州聖地亞哥市長Todd Gloria在機場附近的海軍軍營舊址H Barracks召開新聞會宣傳增加遊民項目資金的預算草案,包括增加容納千人的巨型收容所。(楊婕/大紀元)

最近的一份加州審計辦公室的報告發現,加州未能追蹤其用於遊民計劃的數十億美元開支的效果,包括聖地亞哥市的一些計畫。

當大紀元記者問及市長,是否有評估聖地亞哥遊民項目效果的預算時,市長表示:「這個計劃已被證明是有效的……我們在整個城市有多個類似的地點,它成功地讓人們從車上搬到了永久性的住房中……這是我們最具成本效益的干預之一,我非常致力於擴大我們的安全停車計劃。」

民眾反對大型遊民收容所

市長的這兩個遊民項目都遭遇來自社區的抵制和反對。反對者表示,市長的大型遊民收容所是「不人道」的,而且財政上是危險的。

在聖地亞哥居住30多年的范妮莎•安德魯(Vanessa Andrew)告訴大紀元,讓1000個人都擠在一個屋頂下,「這個收容所是不人道的」。

她並說,「那個位置是高速公路的出口。根據政府聯合會,每天由2萬至3萬輛車從那裡經過。那些由精神問題或吸毒上癮的遊民,他們在那裡走路,很可能會被車撞上。」

「再想想,你開著車送孩子去上學,從那裡經過,卻撞上了一個遊民。不說被撞的人是多麼不幸,開車的人也將一輩子都陷於創傷之中。」

聖地亞哥預算增加遊民項目資金 民眾反對遊民收容所計畫
2024年6月8日,加州聖地亞哥市長Todd Gloria在機場附近的海軍軍營舊址H Barracks召開新聞會宣傳增加遊民項目資金的預算草案,包括增加容納千人的巨型收容所。反對的民眾在圍欄外抗議。(楊婕/大紀元)

會計師、理財顧問Andrew Hollingworth告訴大紀元:「我相信這個大型收容所將壓垮聖地亞哥市。」他說,根據反對者網站ProtectPointLoma.org 上的分析,這筆包括35年租賃合同的計畫「將花費聖地亞哥市20億美元」。

將在今年11月大選中與格洛瑞亞打擂台競選市長的候選人拉里•特納(Larry Turner)對大紀元說,「格洛麗亞市長對遊民問題的處理方式是遵循加州政府的「先給住房」教條,但是你不能把鑰匙交給一個有著成癮和其它精神問題的人,你不能期望他們的生活在獲得住房後會神奇地改變。」他認為,解決遊民問題,「不是住房,而是要從根源上幫助他們」。#

責任編輯:鄭念啓

相關新聞
加州5月房屋中位價再創新高 銷量降
針對亞裔老人搶劫 聖地亞哥三人被控罪
取款機前刺傷懷孕婦女 聖地亞哥27歲男被捕
面臨450新訴訟 聖地亞哥天主教區再申請破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