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公司主席:印日投資機會比中國更多

人氣 503
標籤: ,

【大紀元2024年06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鄭孝祺綜合報導)瑞典私募股權公司EQT(殷拓集團,下稱EQT)亞洲業務主席表示,在中國投資的「門檻很高」,相比之下印度和日本的交易機會更多。

《金融時報》6月4日報導,霸菱亞洲(Barings Private Equity Asia, BPEA)創始人莊佳誠(Jean Salata)表示,考慮中國大陸交易時,比較重要的是考慮以後出售或上市這些公司是否容易。霸菱亞洲在2022年被EQT收購。

「我認為目前中國新交易的門檻很高。如果你今天投資,五年後這些投資的流動性有多容易?」他告訴《金融時報》。流動性是指公司或股票可以輕鬆購買或出售

莊佳誠說,儘管估值下降使得中國市場變得更令人感興趣,但他的公司已「在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市場找到了更多我們想投資的公司,而且這些交易的集中度更高」。

目前,因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以及北京對海外上市的監管打擊,令專注於亞洲的私人資本集團正在避開中國,轉而選擇其它市場。尤其是來自美國的投資者,已經從對中國市場的強制配置轉向謹慎投資。

Dealogic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外商直接投資降至199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而私募股權交易總額從2021年的476億美元高位,暴跌至去年的45億美元。2021年監管打擊後,中企海外上市大幅下降。2023年,中共出台規定,要求中國公司在境外上市前必須獲得監管機構的批准。

財新網2024年2月報導,2023年前三季度,外幣新基金僅57隻,同比下降45.2%,募資918億元,較2022年同期下降59%。根據股權投資研究機構清科數據,2023年前九個月,PE(私募)基金在中國進行了6510筆投資,較2022年同期下降25.9%。這些投資的價值下降31.8%。

EQT在亞洲的私募股權業務管理著400億歐元的資產。根據2024年3月份投資者會議上的介紹,該公司9%的投資在中國。該公司在中國的交易包括電子商務巨頭京東的醫療保健部門,EQT於2019年收購了京東的少數股權。

莊佳誠表示,他的公司自1997年以來一直在印度投資,他說自己「從未像今天這樣對印度前景感到如此樂觀或自信」。

他補充說,印度的年輕人口、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以及基礎設施擴張是投資的原因之一。根據投資者會議介紹,EQT Private Capital Asia投資的資金中,近40%在印度。

「這確實讓我想起了中國在2005年至2015年之間經歷的黃金時期,也就是那十年。」他說,「感覺印度現在正處於那個時期。」

私募投資最熱門的領域——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已經失去吸引力。從歷史上看,移動互聯網的規模效應為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者創造回報。但在過去的三年裡,這些投資者認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高增長、高回報階段已經結束。

與此同時,沒有新的行業成為吸引資本的磁石。隨著私募股權的撤退,中共央企和地方政府成為中國的主要風險投資方。但國有企業通常投資決策周期較長,對早期研發階段的初創企業的投資持謹慎態度。中共國家支持的投資湧入新能源和半導體等受國家政策支持的行業,迅速推高了產能過剩。

一家歐洲私募公司的亞洲負責人今年2月告訴《財新》,歐洲私募資金現在要求新投資包含外資的單獨退出條款,比如通過回購退出。

「如何讓投委會相信,在中國的投資五年後可以退出?這是個問題。」他說。

責任編輯:劉穎#

相關新聞
莫迪擬印度大選後改革 以與中國製造業競爭
澳洲命令中國相關投資者出售稀土礦商股份
清潔能源之爭 歐盟日本為何攜手對抗中共
國際特赦:Shein潛在IPO將損害倫敦證交所名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