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國:中國報禁快到盡頭?

張偉國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23日訊】 據(重慶報刊網/《檢察日報》)報導,家住重慶市渝北區的男子張偉,僅憑一部電腦,就辦起一間報館,出版《時事資訊》、《熱點紀要》兩份報紙,在二00一年四月至二00二年七月期間,一共製作“非法報紙“一百五十萬份,賺了十多萬元。日前被法庭以非法經營罪判刑六年兼罰款十萬元。

看到這則消息讓人實在感慨:盡管中國是世界上新聞出版管制最嚴厲的國家之一,但這些年來人們仍一直聽到中國的新聞同行群策群力,採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打擦邊球等方法,不斷拓展其生存的空間, 但這大多是在現行體制內採取的一種行為;重慶張偉事件反映出它已經繞開體制,直接對市場負責,這是一個勇敢的創舉,從他一年多來的生存發展來看,市場需求已經集聚了強大的動力;政府當局並沒有採取“危害國家安全”、“宣傳煽動”之類的罪名,僅以“非法經營”這種相對“務實”的罪名,一般以為是去意識形態的表現,其實也意味著中國的新聞出版管制有可能已經走到了盡頭,新一代的報人在中國已經呼之慾出。

在這一事件中,中共官方簡單的採用傳統的專政手法--抓人,查封報紙,收繳罰款了事,而沒有看到張偉舉動所代表的市場發展規則,以及在滿足人民需求方面的突破,真正以其宣稱的“三個代表”來全面檢討自己控制新聞出版的政策。這些反映出中國這架龐大的國家機器,依然慣性的在傳統的專制極權軌道上滑行,並沒有完成與現代化發展相適應的轉型。

中國是一個最早發明印刷術的文明古國,張偉事件對這個文明傳統無疑是在一個莫大的諷刺。中國已經簽署了聯合國多個人權公約,加入了WTO也已經有一年多了,言論出版自由是當今世界的一條重要的人權原則,張偉案件再次提醒世人,中國要真正融入國際大家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九十年代初期,我在洛杉磯和舊金山也看到有華人通過傳真機手段,搜集、編輯、出版免費的中文報紙,他們主要是通過廣告盈利,其發行規模和經營方式讓人耳目一新,雖然報紙的印刷質量相對粗糙一些,也涉及很多版權著作權問題,但是它在客觀上反映了一個正在發展的華語報業市場的需求,似乎並沒有聽到這些報紙遇到法律上的麻煩。美國是一個新聞自由和法制健全的國家,但這些都要在服務民眾需求的過程中尋找平衡。張偉一案凸現出中國官方在社會事務的管理方面,缺少了某種平衡機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羅馬里奧﹕我要回報聖保羅球迷
新聞出版自由
江澤民與胡錦濤 誰將是中國最後的紅色獨裁者﹖
大陸新興傳媒挑戰中共報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