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韌力

粟耘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24日訊】到鎮上,我們通常都是捨便捷的大路,寧走那條彎彎曲曲的長巷,以便享受騎腳踏車的悠閒自在,以及樹多屋少,人車皆稀的幽情。可是,昨天經過一處只有幾間矮小平房的時候,只見家家都緊閉門戶,因為對面大廟圍牆內的什麼機器,傳出了極大的聲音,持續而逼人。我們只是偶然經過,僅僅一兩分鐘的光景,都覺得難以忍受,何況是這幾戶人家,不知要如何因應?

沒想到,卻有一位老婆婆,竟能在她屋前廊柱的水龍頭下,若無聽聞的處理兩隻宰殺過的雞鴨,直到我們返程經過的時候,還在默默的清洗著,約莫有一個小時了吧!機器的聲音絲毫也未見減弱,她怎麼受得了呢?是習慣了嗎?還是認命了?難道是因為她老人家耳背,聽不到了嗎?可是,那麼大的聲音,就是門關得緊緊的,她的家人和鄰居們如何忍受的呢?

這種機器的大噪音,不是只有這一次而已,我以前經過同一地點的時候,也遇到過的,總是不自覺的加緊踩著踏板快快馳過,卻見那幾戶人家都門窗緊閉,絕無動靜,有如死城,不知多久就要來一次啊!那些人家,不能像我一樣,急忙奔逃而去,他們要如何去面對這樣的情景呢?

一路上,我的內心一直無法平復,然而,一回到家,我自己的問題先來了,因為剛才在店裡買的東西不適合,得要重新替換才可以,又不想再次出門,只好隔天再說了。

今天出門的時候,又經過那幾間平房,卻見有一戶人家,走廊下擺了一張小桌子,桌上有許多花生,有一個人坐著,一個人站著,在沖茶,只見坐的人說:「花生,發財哦!」站的人跟著說:「大家發大財哦!」一點點起碼的夢想安慰著自己,調劑著生活。好像昨天不曾發生過機器的轟然大響一般。

由於不辦別的事,一換好東西立刻回家,不過二十分鐘左右,只見小桌子已圍坐著四個人,桌上的花生吃掉一半了,茶壺、茶盤、茶杯散了滿桌,小瓦斯爐上的茶水正熱氣蒸騰,雲來霧去,四人都笑開了頰,極為愉快,談論不斷,有如竹林眾賢之會。

這是小人物的生活啊!是透達也好,是無奈也好,貫穿其間的,是要多大的韌力啊!這世間,不就是靠這樣微渺的韌力,一點一滴,一寸一分的持續下去的嗎?

小人物的心靈,竟是那樣的值得人憐惜與尊敬的啊!

(轉載自大紀元週報)(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自己努力過了,對得起那份心血,也就罷了。對生活不能太挑剔,它給了你什麽,你就得接受什麽,就像過日子少不了一日三頓飯菜,鹹淡恰恰合適的時候是很少的。有時咸,有時淡,你都得吃下去,不必說鹹道淡,甚至賭氣餓肚皮。

  • 2003年元月12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標題是“牢牢把握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總要求”,作者是仲祖文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26/20030112/905994.html)。其實在大陸生活的人都知道,“仲祖文”就是中央組織部的文章,取其諧音為“仲祖文”,正如文革時期紅極一時的文章寫手“梁效”一樣,代表當時四人幫北大清華“兩校”寫作組諧音一樣。
  • 位在非洲西部的小國赤道幾內亞,面積只有二萬八千多平方公里,卻蘊藏了豐富的石油礦藏。它目前的石油產量是每天二十二萬桶,即將成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第三大產油國。然而該國八十萬人口中的絕大多數,每天生活水準卻還不到一美元。這是怎麼一回事?
  • 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給孩子使用紙尿褲是可以理解的,重要的是在使用方法上要多注意。家長在為孩子使用紙尿褲時一定不要包得太緊和頻繁使用,倘若讓孩子的小屁股一直處于紙尿褲的包圍中或選用劣質的紙尿褲,無疑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更易患上肛周炎、肛等疾病。專家們建議:嬰儿最好使用天然棉織的尿布,不光吸水性和透气性好,還不會刺激嬰儿的肌膚。
  • 解放前,黑龍江省某縣境內有一座地藏王廟,供奉著地藏王菩薩。周圍的百姓虔誠敬佛,寺廟香火常年不斷。由於敬佛的福報,這一地區多年風調雨順,百姓生活安居樂業。
  • 】(中央社記者林琳台北特稿)政治人物的私生活被當作公眾話題已經夠傷感情;如果媒體把空穴來風的傳言刻意渲染散播,就更令當事人感到情何以堪。家中太座出身媒體的德國總理施若德面對這樣的媒體毫不讓步,最近又再度槓上拿他的私生活當話題的媒體。

  • 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人在原处等你。如果你已经离开,就不必回头。

    生命就像流水一样逝去。如是自己所愿,一定竭尽全力地坚持;如果已经一败涂地,那就痛痛快快地哭上几回,再潇洒地一笑,让一切随风而去。


  •   人類社會製造了“男子優越”的種種神話,使男子在生活中付出不可估量的代價。爲了維護“男子漢”的尊嚴,成千上萬的男人,正在自我困惑、自我掙扎、無休止的勞頓和自我毀滅之中,只有男人們都能認識到社會文化對男性壓迫和异化,放下“優越”的架子,以坦誠的態度去探索和改變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從舊的、毀滅式生活模式中解放出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坦然、真實、和諧和美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