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軍官、行政干部到農民的傳奇

老實順民:孫大午其人

老實順民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10月17日訊】生于貧困荒涼的鄉野

1954年農歷的6月初6,一個陰雨連綿的日子,華北平原一個偏僻窮困的小村,出生了一個男孩。男孩的出生沒有給陰雨中的鄉親帶來什么意外的感覺,但給這個貧困的人家帶來了惊喜,老實巴交的父母已經有了兩個女儿,終于盼來了接續香火的男孩。窮人更需要男孩。

這個貧困的小村叫做“郎五庄”,据傳,古時叫做“狼窩庄”,其偏僻蠻荒可想而知。知道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還流行一句民諺:“半年苣菜半年糠,有女不嫁郎五庄”,這個村連續多年人口增長緩慢。

因為是個雨天,父母給他取個乳名叫“大雨”。

這個家庭是土坯房,樹枝和泥蓋的頂子,在陰雨連綿的夏季常常有坍塌的危險,冬天則是寒風長驅直入。

雖然已經解放,貧農孫凱擁有25田地,但十年九澇,25畝地的出產依然填不飽妻儿的肚子。孫凱一根扁擔挑著二女儿和長子大雨進城討飯,他還長年步行挑擔往返一百多里路販賣糧食,那都是大躍進以前的事了。

這個男孩后來又有了兩個弟弟,在整個長身體的少年時代,他的記憶中填飽肚子的感覺很朦朧。

后來他的85歲的老母親常常感嘆:不知他哥仨怎么長的,整天吃不飽,個子還不低,身子還很壯。

苦難屈辱的童年

五歲的時候,大雨因名字經常受伙伴的奚落:刮大風,下大雨。他因此就惱恨這個名字,跟母親鬧脾气,要改名字。那時農家的窮孩子有個符號就行,乳名更沒人計較。但是大雨不喜歡他的名字。母親請他的外祖父另取了乳名:大午,一是他屬馬,二有日中天的意思。大午當時不知道此中的机關,但他一听就很喜歡這個名字。上學以后,他的學名叫孫振華。

還是五歲的時候,其時徐水已經率領全國人民邁進共產主義,全村的人們都在一個食堂吃飯,孩子們都上幼儿園,有阿姨分餐。但是大午和小伙伴們吃不飽,他以為是阿姨故意不給吃,就鼓動小伙伴們把盛著稀粥的碗摔掉,手拉著手跑到地里摘豌豆吃。阿姨追赶來,得知是大午領的頭,就拎著他的衣領回到幼儿園,為警告小家伙們,把大午戳進水缸,拎出來再戳進去,反复好几次。她們要大午求饒,但是他就是不說話。

從此他不再進幼儿園,父母要出工勞動,擔心他跑出去惹事,就把他栓在窗戶上。那些心酸又絕望的漫長午后,他以扭自己的手和腳來打發寂寞。

六歲那一年,他生了滿身的瘡,母親不再栓他,他又痛又餓,流落在街頭,實在走不動了,就躺倒在車轍里。生產隊的馬車經過,有的看見他,繞行,有一個好心的車把式將他拖到了路邊安全的地方,才沒被軋死。

因為沒有人看管,大午的嘴又不吃虧,年齡大的孩子經常欺負他,他在那期間受的欺侮在四十年后偶然提起,還使他淚流滿面。他不愿再复述一句。

這個几次掙扎死亡線的男孩經常做一個美夢,他夢見自己長大了開著飛机,從天上往地下撒錢,貧苦的鄉親在地上揀。他美美地想,我長大一定多印一些錢,分給窮人們。

從軍

1970年,孫振華還不滿16周歲,就參軍了。參軍的經歷也很曲折。

本來初選就把他刷下去了,招兵的軍人臆斷他有“腳墊”,他急得脫了鞋給人看。后來又因為父親的脫党問題被村干部刁難。最后因為鄰村的干部鬧矛盾,把名額多分了郎五庄三個,他才如愿踏上軍旅。

在部隊,由于他的勇敢和聰明,從一個小兵到班長、排長,22歲就是營協理員,在一次干部培訓班上,五門功課他拿了五個滿分,是整個培訓班唯一的全优。

也是因為看書多了,有了异類的思想,他的官職越做越低,從營職降到排級,最后以代理排長的職位轉業到家鄉的信用社。
淳朴簡單的婚姻

孫振華參軍后,在家鄉的同學中,有一個女同學跟他很親近,這個女生漂亮而聰明。但是他母親以為确立了這种關系一年中要花費許多,而且女方家庭較富裕,真正娶到家中有難度,就勸他割斷。孫振華考慮再三,依了母親。他弟弟二午的朋友給二午介紹女朋友,二午說,我哥哥還沒對象,給哥哥說吧。就這樣,弟弟給哥哥選了對象,孫振華同意了。這個姑娘就是后來与他一起創業的劉惠茹。

后來,二午的妻子是哥哥給他張羅的。這弟兄倆的情誼讓人感慨。

人生第一次官司,第二次改名

1978年,24歲的孫振華轉業了,他的組織關系臨時挂靠在村支部。有一個不是党員的村民,受上級的指名,要當選村支書,結果三十名党員二十几個不贊成,可是他竟然就當了支書,還入了党。党員們全都炸了鍋,孫振華是見過世面的,就代替大家向上級反映。結果,錯誤沒得到糾正,還招來了這個支書的打擊報复,找了個茬子把他的弟弟二午關進了看守所。孫振華急了,開始了他的人生第一次官司,他寫上告信,闖省委、中紀委、中組部。當時他的妻子怀孕快要生產了,他顧不了許多,為弟弟平反,為糾正違反党章的行為。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組織終于給弟弟平了反,那個不符合程序的支書也下了台。

這第一次官司使孫振華悟出了許多東西,年輕輕的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頗具虛空的名字:孫大悟。

等他几年后打行政官司時,他又將乳名當作了大號:孫大午。

棄肥官,回家當農民

1985年,偏僻的小村郎五庄跟全國許多農村一樣,迎來了改革的春天。村里實行了土地承包,許多好地勢的土地被人們承包一空,有一片叫“憋悶疙瘩”的荒地在村部大喇叭里叫賣了三個月也無人認領。已經到縣農行上班的孫大悟鼓動妻子承包這片沒人要的地方。他本人下了班也赶回來幫忙。

1989年,這個農牧企業越做越大了,孫大悟在銀行也官至人事股股長,一個官不大但有實權的職位。他當時的日子很滋潤,經常收到莫名其妙的禮物,有時候一開屋門,門口就堆著大米、煙酒之類的,都不知是誰送的,過几天才有人說起。他和妻子感覺很不塌實,就把煙酒等送給企業的工人們。在加上企業大了,劉惠茹支撐很困難,孫大悟辭去了農行的職務,回家一門心思搞企業。單位的領導和同事都勸他不要這樣決定,但他去意已決。

站在荒地的邊緣,孫大悟對著天說:我整不出個樣子來,算我沒本事!

善心寬宏化解紅眼病

當初承包時還要另外四家一起做的事業,每家籌集了5000元,第一年賠了1万6,几家人都不干了,孫勸大家出一戶挑頭的,把事情接著做下去,因為妻子帶著兩個孩子,精力有限。但是誰都不做。孫大悟把賠的錢退給他們,自己借錢獨自一家干了起來。可是兩年后不僅還清了債,還賺了不少,這些人后悔了,經常來鬧事,孫大悟和妻子都挨過打,企業也受了許多損失。但是孫大悟并沒有因此与村民成仇,他用獨特的方式和寬容化解了冤仇。他坐到打人的家里,自帶酒,跟人家講和,還吸收鬧事的人進企業就業,村里的公益事業他都攬下。村里沒人再鬧了,附近的小偷一開始也曾多次光顧,后來越來越少。任何國營厂礦都害怕緊鄰村庄,但是這個后來的大午集團与周圍的村民相處得很和諧,以至于三兄弟被抓后,偌大的厂區依然很平靜。

孫大午說,周圍有一戶窮人,我吃飯都不香。每年過年前,都進行敬老扶貧。

就是与政府職能部門打行政官司,他也沒有記恨過哪一個人,他說,我不會做呂淨一,我是對事不對人。人都是好人,問題出在部門法律上。

獨特的領導藝術:打哭了,逗笑了

打哭了就是批評,批評的目的是幫助;逗笑了就是達到和睦、團結、進步的目的。他發現管人的時候常常出現這种情況:挨批的人賭气,最后弄得誰也不理誰,這是最糟糕的。從干部的角度說,別人不理你可以,你不理別人不行,領導就應該有領導的胸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批評要誠懇,寬容要真心。在方式上要當面說人坏,背后說人好。這是孫大午自己的解釋。

孫大午的脾气很大,訓起人來很可怕,几乎每個中層干部都挨過他惡狠狠的訓斥,包括他的兩個弟弟和弟媳,弟弟和弟媳都曾經讓他訓哭過。但是人們并不是“逆來順受”,也有人跟他對著吵。挨訓的人并不因此怨恨他,沒有一個干部因為這离棄他。一方面他是不徇私情,對事不對人,過后不留成見;一方面他又會做善后工作,在雙方都平靜之后,他又和人平和地坐下談心,甚至開几句玩笑。筆者見過他与弟弟因工作吵架(他們因家庭私事沒發生過沖突),弟兄倆都臉紅脖子粗,不歡而散。筆者坦言:這件事責任在您,事先應先溝通,這樣爭吵會傷害感情。他說,只有這樣雙方才能把所有的心里話講出來,才能更好地溝通,感情不會傷害。

被孫大午訓斥過的還有學校的教師,有的開會時看雜志,被他毫不留情地扯起來,兩個人當眾爭吵。學校的中層干部也都不同程度地受過他嚴厲的批評。這些知識分子在國辦學校都是尖子骨干,沒有受過這种軍人脾气的管理,開始都不買帳。但是几經磨合,主要是對他的品格和思想認同了,大家挨了批評都很服气。當然,大家也可以批評他,在每月的總結中,你可以提建議,挑毛病,出怨气,他都會認真看,然后找人談心。孫大午出事后,多家私立學校爭聘大午學校的优秀老師,平時倍受批評的几個骨干都回絕了,頂酷暑為大午學校招生,約定要給孫校長一個交代,誰都不許逃跑。還有的老師几進几出大午學校,孫大午都寬厚地對待。

公司那邊的中層干部在企業受挫,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依然苦苦監守,說半年不發工資也要看好這個家,有的半夜一兩點中還在厂區巡視。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從知識分子到農民出身的厂長經理,都忠誠地等待那個經常批評他們的老總。

坦蕩磊落,細微之處見精神

員工們經常有人又气又笑地埋怨:有悄悄話別給他說,只不定哪天他就給你公布了。孫大午是軍人脾气,直爽慣了,自己沒有藏掖,覺得別人也沒有藏掖。有人告狀,他會向被告的人說,某某說。他不是故意給誰難堪,他的原則是解決問題在桌面,不在暗地整人。他控告地稅局的某領導時,先把控告信派人送到那人手里,然后才向上級寄發。

他不會假裝和气,喜歡就表現出喜歡,反感就流露出反感。和人談話,言不投机,他會直白地說:我們談不攏,不是一种思維。

在創業之初,資金非常緊張,他在自己厂區的魚塘邊揀到一只皮包,有現金存折一万多元,他等失主一月多的時間。但是這個人后來卻恩將仇報,散布大午公司的坏話給別的公司搶業務。有的干部想出辦法要教訓他,孫大午給攔住。

騎摩托車軋死一只小雞,他下車在死雞下邊放上兩塊錢,沒人看到。

出差去南方,同屋的一個經理亂仍東西,他就給揀起來。這是他在教育干部員工時舉的例子。他說,越是沒人看見的時候越應該檢點自己的行為,這叫細微之處見精神。

大午的也是社會的

私營企業不姓私,是大午集團的指導思想。听起來像冠冕堂皇的口號,在具體經營中有許多例子,不再重复。孫大午的干部員工大都是初高中學歷,他鼓勵員工自學。有的員工考試回來,他還詢問考試的結果。有的人長了本事,就高飛了,另尋待遇高的地方就業。有一個他親手培養的高中生做學校的老師,有了名气,最后离開了大午。有人很生气,為他的心血惋惜,他笑笑,都是為社會培養人才,不要那么小气。

公司修的公園,要給看管的人發工資,要費水電,還有綠化的費用,有干部建議應該收門票,至少把管理員的工資掙回來。孫大午不同意,他說,是我們大午的,也是周圍老百姓的,不能收費。

親而不熱

孫大午愛他的家人。每天晚上到辦公室之前,先去平房里的父母那里,看看他們吃的什么,說几句閑話,就像古時候問安的意思。有時候老母親給他抓些花生米或糖果之類的,拿他當孩子一樣。他就裝回辦公室,給來的干部和秘書們吃。當他說出來歷后,大家笑噴。父母每天能看見他精神十足的,就很開心,他給父母一個任務:一定要活過一百歲,就是支持儿子了。

有一次,孫大午听說北京有一家很好的老年大學,一門心思地想讓老父母去大學“深造”,可是父親放不下他的垃圾,母親放不下她的雞鴨和貓儿狗儿,孫大午說找人替他們揀垃圾、喂養動物和家禽,老人還是執意不肯。孫大午生了气,最后自己解勸自己,隨他們吧,“順”才是“孝”。

孫大午也很愛他的兩個儿子,但他沒帶他們出去玩過一次,沒有用公司的車接送過他們上學。他管教儿子夠得上苛刻,長子孫萌悄悄說,自己挨老爸的打好几次,最后一次是高中畢業的時候。這兩年不打了,改為餓肚子。儿子們假期睡懶覺,他罰他們餓肚子,他自己還陪著一起挨餓。他表達自己對儿子的喜愛是淺淺兩句話:他們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的大學,沒有拿高學費,雖然不是有名气的大學,我還是為他們感到驕傲。孫大午從北大演講回來,他的儿子捧著那個特制的證書說:爸爸,我為你驕傲。這就是他們的父子情。

孫大午和妻子劉惠茹是患難夫妻,雖然不是自由戀愛,但感情深厚。為了報答劉惠茹創業之初的功績,孫大午在公園里修建了“惠儒亭”(儒与茹雙關),他學英語的動力是退休以后帶妻子周游世界,不用翻譯。孫大午贊揚妻子的話是,她不是一般的女子,有胸怀,能容事,我不在,她有能力挑起這份事業。他的這些情感不表現在外,他們夫婦給人的感覺是嚴肅的庄重的。每天早晨,他們環繞公司散步,嚴肅地并肩走著,像遠來的國家元首。

其實他對待干部員工和師生,跟家人沒多少區別。他會抽時間帶學校的孤儿們去看戲,參加老師員工的婚宴并隨禮,親切而不熱烈。

只有一個例外,對集團副總劉平(他內侄女)的兩歲儿子最親熱,每天要和他玩十几分鐘。他感嘆說,我老啦,怎么這樣喜歡小孩。孫大午出事后,小家伙扯著媽媽來到他被封的辦公室,拍著門含混不清地喊:爺,爺!

出事后,家人都很克制,老媽媽只是每天坐在路口默默地望著東方,希望儿子們從那出現。老父親每天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一天兩班揀垃圾。

只有自幼失去母親被舅舅養大的外甥女不夠克制,坐在辦公室門口號啕:可怜的舅舅,創這么大的家業干什么,現在也沒人管你了!

嚴于律己的苦人

孫大午是一個沒有假期的人,如果不出差,他每天工作十几個小時:給干部開會,与人談心,看各种總結,審兩份簡報稿,看書,學英語,下車間巡視。他羡慕有假期的人,他也能放自己的假,其實企業的干部們都有一套管理本事。他舍不得,也不知道放了假做什么。

他看到城里退休的老人晒太陽聊天,就羡慕地說:什么時候我才有這一天啊?公司有休假制度,每個月几天,靈活掌握。他的弟弟們也沒有假期,去年孫志華第一次陪妻儿休了几天假,高興了半年。干部或秘書請假,他又是痛快又是羡慕地說:哎,去吧,去吧。有假期多好。

他生活上極其簡單,最愛吃的還是童年時常吃的玉米餅子、小蔥蘸醬,剩菜不許倒掉,下頓接著吃。他沒有名牌服裝,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將,不進娛樂場所,像沒有盡頭的苦讀學生。

半生苦難,滿心光明

一般來說,受苦多的人心靈容易被扭曲,留下陰影。孫大午說自己是越有苦難越精神,受過人家的欺侮卻從不嫉恨,連句惡毒的話都沒有,他經常說的是原諒他們吧,良心已經在折磨他們了,我不會再計較。許多傷害過他的人在企業里工作,而且都很忠誠。至于行政官司涉及到的一些官員,他很少提到他們的名字,只說是制度造成的,不是人的品質問題。

他為自己驕傲的就是一點:心里沒有陰影,沒有仇恨。

他在北大演講時說過:我可怜窮人,也可怜富人;可怜乞丐,也可怜貪官。我可怜乞丐是因為他一無所有,可怜貪官是因為他想做好人做不成。

提到打多年的行政官司,他說,不是自己不給別人留后路,得理不饒人,是為了彼此人格都干淨,沒有“貓膩”,我為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再有,官司無所謂輸贏,受了委屈就喊出來,活得不窩囊。他有一條格言:不能躺著做人,更不能跪著做人,要堂堂正正地站著做人。

他說:委屈不憋在心里,說理上法庭,敞敞亮亮地做人。我沒有大的作為,但敢說自己是“瀟洒人生大丈夫”。

轉自:【學而思】(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