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水龍由傳統出發創作

標籤:

【大紀元10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凌莉台北報導

 卸下長達十三年的教育行政工作,音樂家馬水龍重新找回創作原點。這次在兩廳院的安排下,馬水龍將在國家音樂廳舉辦他的第十次個人樂展,從《白鳥鷺鷥的願望》、《水墨畫之冥想》到《霸王虞姬》等曲目,可以聆賞到他由關懷鄉土及傳統出發,嘗試新樂種表現型態的創作。

 「馬水龍樂展」推出馬水龍一九九四年夏天以後的作品,包括《白鷺鷥的願望》、《關渡隨想》、《懷念》、《水墨畫之冥想》、《歌曲三首》及《霸王虞姬》選曲,上半場為室內樂;下半場表現合唱曲風貌。在十三年的教育行政工作中,一九九一年接任藝術學院院長(現為台北藝術大學)後的三年,是他感到最受折磨的日子,馬水龍說,對一個創作人來說,這是一項煎熬。每日忙於公務,筋疲力盡,腦筋一片空白,寫什麼都不對勁,沒有動力創作,九四年卸任幾乎是用「逃的」到美國去。

 卸職後,他重新找到自己創作的動能,他很高興創作回復到過去的活力。近兩年來,他的創作力旺盛,陸續完成了八件作品。談到此次樂展,馬水龍說,《水墨畫之冥想》和《霸王虞姬》是比較早的作品,其他樂曲則為近兩年的創作。問他寫曲四十年來最得意的作品,他笑著說:「還沒寫出來,自己也很期待。」他一直堅持要寫出台灣的聲音,不要「隨著洋人搖旗吶喊」。未來他計畫創作一部音樂交響詩,以原住民之音為素材,結合管弦樂與合唱,思考了半年,他希望成真。

 出身基隆的馬水龍,從小受到南北管、河南梆子、京劇、歌仔戲等多種傳統戲曲的影響,這些來自傳統的聲音也成為他創作的音源。於是,在傳統樂器與西方樂器中尋找密合點成為他作品的特點。馬水龍說,作曲家要對傳統音樂文化有所認識,了解自己的文化特點,才能延伸發展,進而在國際佔有一席之地。他說,傳統是經過累積而存留下好的部分,是生活中唾手可得的,「今天一切的新,成為明日的傳統」。

 他說,聲樂表演者多受西方訓練,但詮釋東方特質的歌劇就會出現問題,而解決此問題,要從教育本身著手。他認為,語言是一切音樂的根本,語言造就出音樂,而語言本身就有節奏和旋律。他說,自己目前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寫出台語發音的歌曲。展演時間為十一月六日,地點在國家音樂廳。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拉威爾嫡傳人法國指揮大師卡頓首次來台演出
莎莉波特 「舞」動女性影展
余杰:以音樂捍衛記憶
意大利歌謠之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