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改革遺忘的角落

標籤:

【大紀元11月2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報導) 一位最近從中國雲南山區訪問歸來的美國教授說,他所去的地區比25年前中國實行經濟改革之前他去過的北方農村還要窮。 *周圍風景如畫 百姓一貧如洗*

中國自從20多年前實行經濟改革以來,經濟長期以來一直是高速發展。但在某些邊遠的鄉村地區,農民的生活水平仍然與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不相吻合。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政治學教授、中國農村問題專家弗裡德曼從1978年起就開始研究中國北方平原地區。當時中國還沒有實行經濟改革。在改革開放前,弗裡德曼教授去過兩次河北地區,在這之後的25年當中,他一共去河北省多達30幾次。

弗裡德曼教授最近代表威斯康星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合作,去雲南省西北部的迪慶藏族自治州進行為期兩周的實地調查,幫助那裡的扶貧工作,爭取可持續發展。他說,這次訪問給他的最深感受就是一種鮮明的對照。他的周圍雖然是風景如畫,但那裡的老百姓卻是一貧如洗。弗裡德曼教授說,這是一種美麗與悲慘的對照。他對當地農民的貧窮程度感到震驚。弗裡德曼教授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把雲南山區的經濟狀況與他當年訪問的河北平原做了對比。

弗裡德曼說:“25年前在經濟改革開始之前河北平原農民的生活還沒有大多數雲南山區現在這麼窮。雲南山區400萬人生活在極度貧窮之中。”

雖然中國官員聲稱,當地藏人從遊客那裡賺了許多錢,因為遊客喜歡看藏人的歌舞表演。但是弗裡德曼教授說,他所見到的情況並非如此。他說,當地藏人長期以來受到壓制,他們普遍缺乏自信心,許多20歲以上的人都是文盲。他從未見過任何人戴眼鏡,這說明他們沒有看過眼科醫生。弗裡德曼教授具體地描述了當地藏人的貧困生活。

弗裡德曼說:“成年人基本上都是文盲。人們必須在給兒女付學費、給父母買藥和投資之間做出選擇。他們全年吃不上肉,甚至在中國新年也吃不上肉。最窮的人家裡該有的東西什麼也沒有,不該有的東西,例如蒼蠅和跳蚤反而到處都是。人們很顯老,其實他們年齡並不太大,身體本該很健康的。這是一種非常糟糕的局面。”

*改革把差距拉得更大了*

中國在25年前就開始搞經濟改革了。許多地區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那麼,為什麼雲南山區仍然這樣貧困呢?弗裡德曼教授說,因為在毛澤東統治時期,當地的老百姓幾乎沒有現金儲蓄,也沒有受過教育,他們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當中國剛開始搞經濟改革時,這些沒有錢的窮人就不能利用這個機會。結果相對來說,這些人和那些在改革期間發家致富的人的貧富差距反而拉大了。弗裡德曼教授進一步解釋了這個問題。

弗裡德曼說:“這些人處於非常封閉之中,毛澤東就想讓他們與世隔絕。他毀掉了這些人參與市場經濟的能力。只是在1992年1月鄧小平南巡之後,這個地區才開始修建一系列公路,從而結束了他們與世隔絕的生活。因此,我們直到很晚才看到這個貧窮地區的生活開始得到改善。”

*生活改善並非沒有*

弗裡德曼教授說,話雖如此,實行改革開放後,這個地區的生活還是開始有所改善。

弗裡德曼說:“有一些方面正在得到改善。只不過是經濟發展的速度過於緩慢,而且是局部性的。近年來,政府有一項新政策,不讓小學強迫那些最窮的人為他們的子女交學費和課本費。可是,這項政策在有些地區並沒有得到執行。這裡面的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地區的小學老師的工資低得可憐。”

弗裡德曼教授說,修建公路也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新修的公路使當地人可以更加方便地帶著自己的產品去市場趕集,也使他們可以去醫院看病。而這些在過去是辦不到的。

他說,當地人現在不但有了電視機,甚至還裝了衛星天線。可是,弗裡德曼教授說,令人遺憾的是,當他提出北京2008年將舉辦什麼重大的國際活動這個問題時,竟然沒有人知道答案是奧運會。他說,這是因為這些人從不在電視上看新聞節目。

弗裡德曼教授希望威斯康星大學和中國社科院聯合進行的這項合作調查項目能夠獲得成功,從而幫助當地的扶貧工作,爭取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塞爾維亞總統選舉將因未達最低投票門檻失效
美議員與方覺談中國人權狀況和政改
中國經濟成就 夏馨肯定台灣貢獻
韋露田:鄭恩寵案的意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