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明: 薩達姆束手就擒、卡扎菲改邪歸正

辛明(加拿大)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2月28日訊】薩達姆在12月14日束手就擒,給全世界獨裁者造成了極大的震動。他們或多或少地認識到了所謂人民對他們的絕對擁護很可能是假象。他們不得不認真考量自己繼續蠻橫無理地與文明世界為敵會造成甚麼嚴重後果。利比亞獨裁者卡扎菲的邪惡政府於五天之後的昨日(19日)宣佈將放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也許就是這種認識和考量的直接結果。

  利比亞獨裁者卡扎菲素有「利比亞狂人」之稱。自1969年通過政變建立軍人政權以來,卡扎菲窮兵贖武,與鄰國埃及(1977)和乍得(1987)屢開戰事,與美國也在蘇爾特灣大打出手(1986)。在發動戰爭的同時,他還大力支持埃及和蘇丹的暴力革命武裝,並以恐怖活動攻擊西方世界。在羅馬和維也納進行恐怖攻擊之後,在1986年4月5日又製造了西柏林夜總會爆炸事件。1988年在蘇格蘭的洛克比上空炸毀泛美航空公司103號班機,造成270人死亡。隨後,又在非洲國家尼日爾上空炸毀了另一架客機。

  為了擴充其與文明世界為敵的實力,卡扎菲政府不遺餘力地從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研究。在核武器方面,他們進行了發展核武器燃料的研究,擁有了用來提煉濃縮鈾的離心器和組件;在化學武器方面,他們擁有相當數量的芥子毒氣和用來發射芥子毒氣的炸彈,還擁有能夠用來製造神經毒氣的化學物質;在長程導彈方面,他們從北朝鮮取得了組件和工藝,準備合作發展射程較長的飛毛腿導彈。他們還試圖網羅中歐和東歐前共產國家的人才組成核子專家小組,並且制定了與發展核武器有關的「採購計劃」。

  對於這樣一個邪惡的政權,聯合國和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世界理所當然地要進行制裁。美國政府在1986年開始對利比亞實施制裁,以報復其在羅馬和維也納進行的恐怖攻擊。1992年4月15日,聯合國也作出決議:對利比亞進行有限制裁。卡扎菲不知天高地厚,仍然拒不交出洛克比空難和尼日爾空難的嫌疑犯。於是,有限制裁在1993年12月1日變成了全面制裁。嚴格的政治經濟制裁對利比亞的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使國內的政治經濟形勢日趨惡化。「利比亞狂人」卡扎菲終於慢慢變得清醒了。他開始逐步放棄對恐怖組織的支持。1999年,他驅逐了巴勒斯坦恐怖組織阿布尼達爾的首腦阿布尼達爾。911事件發生以後,他對恐怖份子濫殺無辜的罪行發表聲明進行嚴厲譴責,並逮捕了多名恐怖份子。今年3月,利比亞政府開始和英美接觸,協商洛克比空難的賠償事宜。9月份達成協議,同意為洛克比空難事件支付27億美元的賠償金。

  與此同時,利比亞政府還以非常合作的態度探問是否可以解決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問題。經過長達9個月的協商,利比亞外交部長夏爾昆終於在昨日(19日)宣佈放棄發展大規模武器的決定,夏爾昆說,卡扎菲決定放棄發展大規模武器的計劃。卡扎菲在聲明中說,利比亞的這項決定是「明智和勇敢之舉,贏得了利比亞人民的支持」。他呼籲中東和非州所有國家也應該起而傚尤,致力於建立一個沒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新世界。利比亞政府表示,將公開所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和相關計劃,讓國際武器檢查員進入利比亞,監督他們銷毀這類武器。夏爾昆說,「利比亞希望解決一切問題,我們要專注在發展提升我們的國家,這個(武器)計劃對我們的人民和國家沒有好處。」他說:他們這麼做是希望與英美等國創建關係,「因為這有利於我們的人民。」

  促使卡扎菲改邪歸正的原因來自許多方面:洛克比空難後聯合國實施的全面制裁;蘇聯瓦解以後利比亞遭受的國際孤立;經濟問題導致的國內形勢動盪不安;穆斯林和軍方內部的反對勢力暗流洶湧,等等等等。但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與恐怖主義政權戰鬥到底的意志;美國致力於消除北韓和伊朗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決心;以及薩達姆一意孤行、執迷不悟地與世界為敵所導致的可恥下場,都不會不是極為有效的催化劑。卡扎菲政府在薩達姆束手就擒(14日)之後五天(19日)突然宣佈放棄發展大規模武器,這不會是簡單的巧合。

  西方世界的政治領袖們對卡扎菲的改邪歸正表示肯定。美國總統布什表示,利比亞政府採取了必需的步驟,顯示了他們認真看待這件事。利比亞可以成為安全和受尊敬之地,和美國創建更好的關係。布什還旁敲側擊地警告其他國家,應該體認到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不會帶來影響力和尊敬,反而只會帶來孤立和其他不受歡迎的後果。」他「希望其他領袖能以此為借鏡。」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要看其他領袖能不能以卡扎菲為借鏡了。江澤民、金正日、卡斯特羅等獨裁者,你們和卡扎菲一樣,也看到了薩達姆與人民為敵、與世界為敵的可恥下場。你們為甚麼不可以以卡扎菲為借鏡,痛改前非、重新作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

  2003年12月20日

  源自《議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辛明:中國共產党為什么要逼迫中國老百姓表態
辛明: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