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討論中國新領導如何應對挑戰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5月2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莉雅5月24日報導) 就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首次以國家元首身份出訪的同時,一些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在華府對中國新領導層的政策取向以及在內政和外交方面所面臨的挑戰進行了討論。

星期三在華盛頓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召開的以中國在新領導班子之下的戰略前途為主題的研討會,與會專家首先討論了在中共16大後上台的第四代領導人及其政策取向,是否會給中國帶來真正變化的問題。

美國漢密爾頓大學教授、對中國新領導層有專門研究的李成對此給予了非常肯定的答覆。李成認為,在江澤民的陰影之下上台的胡錦濤,採取了不直接挑戰江澤民權威的政治策略,而且樹立了務實親民的形像。在政策上,胡錦濤與江澤民也表現出了很大的不同。他說:“最為特別的是,胡錦濤為中國的未來規劃了新的藍圖和‘新政’。我說的這個‘新政’指的是兩種不同但又相關的政治趨勢。”

*形成利益共享格局*

在政治領域,李成說,中國的派系鬥爭已經從你輸我贏的格局轉變成各個派系、區域和社會團體之間的權力分享。目前,“親江陣營”和“非江聯盟”這兩個最重要的派系,由於勢均力敵以及受到共同的利益驅使,因此相互之間形成了中國式的制衡機制。他認為,這種制衡有可能在15到20年的時間裡導致共產黨一分為二,形成兩黨政治,中國也將出現新的民主。

在政策方面,李成說,胡錦濤制訂了非常明確的社會經濟政策,包括制訂更平衡的區域發展策略,對社會公正的關注以及加大政治透明度和制度化建設。李成認為, 胡錦濤的新政以及成功的開發內陸城市,將給中國帶來深遠的影響。

不過,另外兩位與會學者對中國政治的發展前景並沒有這麼樂觀。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傅士卓教授說:“我們是否會在中國的政治體制方面看見某種程度的開放和改革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一些媒體指出,正是缺乏信息和溝通,造成了當局在處理薩斯病危機時動作遲緩,但是在免去了張文康的職務僅僅五天之後,政治局就召開了宣傳部會議,制訂了新的宣傳口徑,說薩斯病是一個全國性的危機,並因此展開群眾運動。”

*胡錦濤難脫舊規*

傅士卓說,薩斯病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得政府更加公開,但是不會促使政治體制更加開放。他注意到,胡錦濤雖然非常有效的樹立了自己的形像,但是他仍然是在固有的框架範圍內行事。傅士卓認為,胡錦濤目前所採取的群眾路線,與最近幾年開始進行的法治和制度建設之間是很不相容的。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認為,盡管16大後上台的中國新領導人希望搞自己的新政,但是他們並不能從頭開始,而是繼承了他們的前任遺留下來的一套東西。因此,在胡錦濤政權是否具有遠見的問題上,沈大偉與李成教授的看法不同:“我看不到他們有把這個國家真正帶向何方的遠見。對內陸以及西部開發的重視以及對弱勢群體的關注,的確可以說是一種遠見。很明顯,胡錦濤的策略與江澤民的所謂沿海和以出口為主導的發展策略非常不同,但是胡錦濤的這種遠見是否就是中國在今天以及今後所需要的遠見呢?我認為不是。”

*面臨管理新問題*

沈大偉說,在他看來,中國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滿足人們由更多的財富和發展所產生的更大期待,就像任何新興工業化國家所面臨的那樣。中國人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他們需要公益項目和政府管理方面的服務。薩斯病危機只是其中的一個問題。

沈大偉認為,中國的執政黨共產黨盡管根據形勢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沒有象其他共產黨國家那樣出現崩潰,但是它是一個處於衰退之中的列寧體制。這樣一個體制在新的發展階段是否能夠有效的對付管理方面的問題呢?沈大偉說:“我認為不能。你需要一個具有民主國家特徵的政治體制,象開放的社會、人文社會、負責任的社會、權力制衡等,以及運作有效的地方政府,向人們提供公益服務。”

沈大偉說,即使中國的新領導層可能給中國帶來真正的變化,它將是自下而上的壓力所導致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變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分析家:中國新領導人首度重大考驗不及格
海外媒體評中國罷免張文康孟學農
專家看薩斯可為中國政府公開透明創新機
分析:薩斯和中國新領導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