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11登月34週年

標籤:

【大紀元7月18日訊】7月16日是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34週年紀念日。圖為遊客在參觀陳列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的阿波羅11號。

1969年7月16日﹐載有3名美國宇航員的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4天後在月球著陸﹐這是人類首次登上月球。

遊客在觀看阿波羅11號指令艙(法新社圖片)

阿波羅11號宇航員登月的演示(法新社圖片)

早在六十年代初﹐美國宇航局提出了“阿波羅登月計劃”。經過八年的艱苦努力﹐連續發射10艘不載人的阿波羅飛船之後﹐終於在 1969年7月16日發射成功載人登月的阿波羅11號飛船。

阿波羅飛船由指令艙﹑服務艙和登月艙三部份組成﹐每次載三名宇航員﹐登月飛行結束後﹐返回地球的只有指令艙和三名宇航員。指令艙呈圓錐形﹐高3.23米﹐底面直徑 3.1米﹐像一輛旅行汽車大小﹐發射重量約 5.9噸﹐返回地面時要丟棄輔助降落傘等物﹐這時重量只有 5.3噸。服務艙附在指令艙的下端﹐呈圓筒形﹐直徑3.9米﹐高7.37米﹐艙重5.2噸﹐裝上燃料和設備後重25噸。登月艙接于服務艙下面第三級火箭頂部的金屬罩內﹐它分為下降段和上昇段兩部份﹐總長6.79米﹐四隻底腳延伸時直徑為9.45米﹐重4.1噸﹐如果包括燃料則重 14.7噸。下降段還裝有攷察月面的科學儀器﹐當上昇段飛離月面時﹐下降段起發射架作用。

1969年7月16日東部夏令時間上午9時32分﹐阿姆斯特朗﹑何林斯和奧爾德林等3名宇航員登上阿波羅11號飛船﹐飛船在“土星5號”火箭的推動下﹐朝月球飛去。3天後﹐飛船進入離月球表面只有62~75英里(1英里約等於1﹒64千米)的軌道飛行。阿姆斯特朗﹑柯林斯進入飛船中的登月艙﹐當飛船轉到月球正面時﹐登月艙脫離飛船﹐進入更低的軌道﹐接著向月球表面下降。與此同時﹐奧爾德林駕駛“母船”留在環月軌道上。

1969年7月20日美國東部夏令時間下午4時17分﹐登月艙終於在月球表面降落。又經過長時間的準備﹐阿姆斯特朗才穿戴好宇航服﹐帶好必要的設備﹐沿著登月艙的9級扶梯緩慢地走下來。到達最後第二級時﹐他放下一台電視攝像機﹐通過無線電波﹐地球上的人們在電視屏幕上看到了他腳上的大靴子﹐接著﹐他的另一隻腳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時是下午10時56分20秒。這時﹐他停下來﹐對著攝像機說﹕“這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次巨大的飛躍。”不一會兒﹐柯林斯也登上月球表面。兩個多小時以後﹐他們返回登月艙。登月艙啟動﹐返回母船。宇航員回到飛船之後﹐登月艙被拋棄。最後﹐飛船安全返回地球。人類的第一次登月活動取得成功。以後﹐美國又發射了阿波羅12~17號飛船﹐除其中的13號因中途發生故障外﹐其餘5次都成功登月。阿波羅計劃歷時11年﹐參與者數十萬﹐耗資約250億美元﹔登月者共12人﹐他們在月面共停留299﹒6小時﹐帶回標本389﹒7千克﹐獲得大量珍貴資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指數重登月線為資金行情揭開序幕
可捕捉塑膠微粒和細菌的微型機器人面世
科學家在太平洋深海發現奇特的未知物種
波音星際客機和國際太空站成功對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