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棟:「共產党領導了抗日戰爭」違反事實

孫國棟教授在希望之聲電台《茶余飯后》暢談抗日﹑23條立法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8日訊】2003年8月3日,現居住在美國舊金山灣區的原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主任、新亞書院文學院長、著名的中國歷史學家和教育家孫國棟教授接受了《茶余飯后》的現場采訪,從歷史學的角度并以他親身參与了抗日戰爭的經歷与听眾談抗戰,和香港23條立法等問題。以下為根據采訪錄音整理而成,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說共產党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

現在的青年人對五、六十年前的歷史認識很模糊,以為97年收回香港就是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抗戰胜利就是靠美國兩個原子彈;抗日戰爭就只有平型關戰役。事實上中國人民是付出了巨大、慘重的代价,才得以廢除自鴉片戰爭起長達百年的各种不平等條約。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万几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万,直接或間接死亡的國民達三千万,受損的城市几百個,財物損失數不胜數。

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1937年8月1日日本人拿下了天津,13日日軍動用了最精銳的20万部隊進攻上海,宣稱要在3個月內滅亡中國。國民政府也集結了30万國軍,決策死守上海三個月,以粉碎了日本三個月之內彈滅亡中國的計划,打擊侵略者的气焰!

對于這場戰爭,英國的軍事家稱其殘酷、勇猛、堅忍是世界戰爭史上罕見的,日本媒體則用“人肉磨坊”來形容其慘烈。結果是國軍如期死守三個多月,打破了日本速戰速決的夢想后,于11月底撤出上海。

撤退時是還有一段特別悲壯的故事。為了掩護全軍撤退,國軍88師的團副謝晉元率領所部八百人死守上海閘北的四行倉庫,從10月27日下午至31日凌晨血戰四晝夜,共擊退日軍六次進攻。就在戰斗進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女童子軍楊慧敏小姐冒著生命危險夜渡蘇州河,將一面國旗獻給八百壯士。

當時日本已經攻下上海,到處都是侵略者的太陽旗,突然看到四行倉庫樓頂上飄揚著醒目的中華民國國旗。日軍發現這面國旗后,再次向四行倉庫發動瘋狂的進攻,用机槍并出動飛机低飛向國旗掃射,八百壯士狠狠消滅敵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護了國旗。直到任務完成后撤退。一面中國旗升起在淪陷后的上海市區,這一消息當即由媒介傳遍全中國、全世界,“八百壯士”英雄事跡轟動中外。

除了淞滬、長沙、武漢等22場与日軍正面相交、硬拼硬的大會戰主要是由國民政府領導的。之外,還有很多比較小的戰役包括了中共領導的平型關戰役。平型關戰役是由林彪率領的115師在37年9月打響的,殲滅日軍一千多人,這是一場游擊戰的胜仗。這場戰役對整個抗日形勢确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其它的大會戰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抗日之初國共兩党還是比較合作的,但是1941年1月17日中共葉挺的新四軍突然叛變,國共破裂。當時正值抗日戰事最嚴峻的關頭,可見共產党并沒有誠意抗日。而且中共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以對抗國民政府,把所有正面的、硬對硬的戰爭推給國民政府軍,自己只打游擊戰。我們一方面不能全盤否認中共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但如果說抗日戰爭是由共產党領導的,就像用平型關戰役來抹煞其它的大會戰一樣,絕對是違反事實的。

*國民政府在西安事變之前已經准備抗日

國民党不是不想抗日,而是早在西安事變之前就一直積極准備抗日。當時普遍進行的國恥教育,從小學就開始教育國民不忘英國、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政府1934年推動的“新生活運動”,目的就是激策民族新精神,為抗日作准備。加之當時敵強我弱,中國軍備与日本裝備相差懸殊,原因是中華民國成立后北京一直是軍閥政權,1928年的北伐戰爭草草統一了全國,之后又有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以及中共各地蘇維埃政權的頻頻內戰,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國力。

*張學良做了錯事而后悔

西安事變張學良肯定是做了件錯事。究竟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是出于公心還是像剛才那位听眾提到的出于私心,除了張學良自己以外,最了解當時真相的應是宋美齡女士。但她閉口不提此事,我們也無從知曉。從張學良西安事變之后依舊跟著蔣介石,自愿接受處分來看,張的為人十分正派,我相信他是后悔的。他在檀香山的時候,中共大力宣傳,要把他接回大陸東北,他執意不肯,可見他內心的愧疚。張到底是歷史的偉人還是歷史的罪人,將來一定會有公允的評价。

*為保護政權所立的法是非法之法

香港政府大力宣傳一國兩制,而訂出來的法卻只有一制。第二章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由第十二條到二十三條共十二條,完全是只有一國,而沒有兩制。特別是第23條,赤裸裸的是為了保護政權。

三百年前黃梨洲先生說,三代以前有法,三代以后無法。他認為法是為了推進社會﹐增進人民福祉的﹐不是為了保護政權的。用現在的話說﹐法是保護人權的﹐不是保護政權的﹐所以他說三代之前天下是大家的,因此將天下放于天下,三代之后天下是私己的,因此把天下鎖在保險箱里,唯恐別人偷了去。只有真正為促進社會,促進人權而制立的法才是法,凡是為保護政權所立的法都不是法,而是非法之法。

漢字“法律”的原義,義理稱為“法”,為義理而制定的制度叫做“律”,合起來為“法律”。后人往往只知道用律,忘記了法,把很多不合義理的條文都變成了律。

有聽眾認為“只要你不犯法就不需要懼怕立法”這個觀點是錯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在1941年發表過一篇署名的演說,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其中一點就是“沒有恐懼的自由”。當一個法讓絕大多數的香港人感到了恐懼,已經剝奪了他們的自由。人民的恐懼也許能讓統治容易一些,但不會長久。中國文化兩千年前就主張:“遠人不服,敷文化以來之。”意思是只有不斷地完善文教德化,才能使人心服。


希望之聲電台的《茶余飯后》是很受歡迎的粵語脫口秀,每逢周日晚美國西海岸時間八點到九點于舊金山AM1400頻道播出。從2003年8月3日起,世界各地的听眾都可以在“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的网頁www.soundofhope.net上點擊“粵語節目”欄下的“茶余飯后”,在線上收听現場直播。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在節目期間撥打熱線電話在空中与節目的嘉賓和主持人聊天。(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7月7日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日子﹐1937年這一天的「蘆溝橋事變」﹐導致八年抗戰的全面展開。95歲高齡的中華戰略學會副理事長李正中在美國一個抗戰紀念會上稱「日本人是向中華民國投降的﹗」他高度讚揚蔣介石委員長﹑中國國民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日的偉大功勛以及中國軍民寧死不屈的氣概。
  • 「六十六年前那場保存了中華民族血脈的衛國戰爭到底是誰領導的﹖是誰打的﹖」在兩岸三地紛紛紀念「七.七」盧溝橋事變六十六 周年的時候﹐這個話題再次引發討論。歷史學家辛灝年教授在紐約法拉盛地區舉辦的一場「紀念七七抗戰座談會」上﹐明確地表明﹕「那場偉大的抗日戰爭是蔣介石先生領導國民黨將士打的。」
  • 朝鮮勞動党中几乎沒有朝鮮籍蘇聯共產党員,它的前身即中國共產党東北抗日聯軍中朝鮮游擊隊里的一群朝鮮籍中共党員,其中比金日成資格老、水平高的大有人在,譬如洪命熹的詩,只有中學程度的金日成絕對寫不出來。只是別人沒有他領袖欲強,沒有人比他倒向蘇聯更乖巧,更得斯大林寵信。因此這些勞動党中一同在中國打游擊的戰友,一直是金日成党內統治地位的威脅。所以金日成臨到美軍仁川登陸后處于末日的絕境才派人并通電向毛求援。斯大林見死不救,若蘇聯肯出兵,金日成絕不會去求中共。中共大軍早已屯兵鴨綠江邊,金日成遲遲不肯邀請入朝,一再貽誤軍机就是怕中共軍隊入境會擴大党內親中共勢力的影響,獲得中共軍隊支持。
  • 飄然塵外,一潔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飛還歇、徘徊空階,她也是一隻漂泊半生的秋日殘蝶。
  • 在中國古代,民間一直流傳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這話在學儒之人中頗為流行。因古代的儒學與醫學皆源於上古之道,於是儒生與醫生所承擔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處。
  • 趙奢沒有因為許歷地位低就輕視他,而是謙虛地採納了許歷的建議,所以才能以弱勝強,打敗秦軍。
  • 王豹善於唱歌,淇水附近的人受他的影響,也擅長唱歌。董狐據實書寫史事,不隱瞞作假。
  • 清代這位出身江南書香門第的小女孩──沈善寶,不僅能詩擅畫,甚至能用書畫換取錢財,承擔養家的重任。她不僅是神童,更是才華與擔當兼備的傳奇女生。
  • 明清時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閃耀。其中有一位傳奇閨秀席氏女,因擅長畫蘭而以「佩蘭」為號。她不僅能教丈夫寫詩,雙雙結為人間詩侶;而且驚世駭俗,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蘭,本名蕊珠,字韻芬,又號道華。她生於常熟望族,祖上世代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詩人吳偉業的外孫,有詩集四卷;兩位姑姑皆是閨秀詩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兩卷《綠窗小詠》,是家族引以為傲的才女。席佩蘭八九歲時,便熟讀《詩經》,以姑姑們為榜樣,鑽研詩藝,積澱了文思敏捷、辭令嫻雅的才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