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雄:毛澤東主義與人間天堂(三)

王力雄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1月28日訊】
五、修正主義

說到毛澤東主義中創造新人的理想,不能不同時看到另一個與之行影相隨的組成部分,即“反對修正主義”,那也是晚年毛澤東一直高舉的旗幟。後來被稱爲“文化大革命”之靈魂的“鬥私,批修”四個字,就是同時對這兩個方面的概括。

大躍進在中共內部引起了分歧,廬山會議是一個爆發。現在的主流看法是毛澤東出於帝王喜歡奉承、聽不得批評的心理,或是恐懼權力受威脅而打倒的彭德懷。毛的個人品質肯定有問題,但是僅僅從品德或權力角度解釋廬山會議是不夠的。那時擔任毛澤東秘書的李銳寫過這樣一段話:

“大躍進”運動一發動,毛澤東就把對階級鬥爭的注意力逐漸移向黨內……鬥爭的範圍逐漸以黨內爲主,矛頭日益指向黨內領導層,最終出現“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和“中央出修正主義“的判斷。在這樣一種理論的指引下,廬山會議 ——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運動,自是當代歷史合乎邏輯的發展。「27」
  
以這樣的眼光看,廬山會議就不能僅僅解釋爲毛一時的惱羞成怒,而是有著深刻的思想根源。隨著大躍進惡果的顯現,共產黨內的反對意見越來越多,毛澤東上廬山,原本是爲了做一些讓步,平息反對意見。但是他所聽到的抱怨和彭德懷的上書使他看到了這樣一個現實:當年在戰場上跟著他出生入死的戰友,已經開始跟他分道揚鑣了。彭只是個開端。赫魯雪夫鞭屍史達林使他聯想到自己。權力鬥爭並非主要,因爲沒有誰在權力方面能是他的對手。他和當年戰友的分歧是根本性的,那就是打下了江山以後,下一步該怎麽走?打下江山就是目的嗎?如果只是爲了坐江山,當統治者,治理國家,那同封建帝王和資產階級總統有什麽區別?又如何能滿足他書寫歷史的大胸懷呢?對於他,打下江山只是個開頭,大躍進是爲創造新人間邁出的一步,即使急了一點,出了一點問題,不也是爲了實現美好理想的必要代價嗎!爲什麽要用枝節否定主流、用“一個指頭”去否定“九個指頭”呢?
  
他後來把當年的戰友統統抛棄,把他們輕蔑地稱爲“同路人”,道理就在這裏。對實現他造就新人和人間天堂的目標,那些戰友已經變成了最大的阻力。他們在打江山時是左膀右臂,英雄好漢,一掌握了權力就蛻變成俗不可耐的官僚,成爲繼續革命的絆腳石。他們充其量只能爲帝王奪天下,卻不可能成爲追隨聖賢改天換地的聖徒。

之所以在廬山會議後,毛澤東就把階級鬥爭的矛頭指向中共黨內領導層,如果熟悉他以思想劃分階級的邏輯,就不會感到奇怪。大躍進的失敗導致中共務實派對毛的烏托邦産生懷疑,他們明智地看到,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私” 的作用。儘管他們的說詞相當含蓄——“調動勞動者的生産積極性”,但說穿了就是要給勞動者以私利。而在毛看來,那種以私爲本的做法是必然與資本主義道路殊途同歸,所以不管披上多少馬列主義僞裝,本質上都是修正主義,與共産主義的方向南轅北轍,因此離共産主義只能越來越遠。

毛決非某些人想得那麽荒唐,他出身農民,哪里會不明白對人的“私”加以利用,肯定能得到高得多的效率。正因爲“私”是他要消滅的,“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對他才不是荒謬。一時的物質所得不過是蠅頭小利,怎麽能爲小利失掉建立新世界的偉大理想!

毛澤東把廬山會議從一個原本在政策層面上檢討冒進的工作會議,中途變成了一場黨內“反右傾”的路線鬥爭,在他的頤指氣使背後,要看到當時的中共內部的確是有路線鬥爭的。至於彭德懷成爲靶子,與其說是毛的蓄意安排,不如說正好被彭踩上了引信。彭只是一個質樸軍人,爲民請願而已,而真正的中國赫魯雪夫——“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們還在後面。毛和他們的戰鬥剛剛開始。

六、中共務實派
  
中共高層領導人雖然都被稱爲革命家,多數卻只有就事論事的素質,缺乏大鵬展翅的幻想。對他們而言,做了統治者就該好好治國,國家的根本是在經濟,那就應該怎麽促進經濟發展就怎麽做,反之就不做。中共政權中那些主持日常工作的人——劉少奇、鄧小平、陳雲……包括周恩來,實際上都是這種思路,都長在一條根上,只不過有的公開一些,有的隱蔽一些。無疑,只要每天面對治國的具體事務,就一定會明白毛那一套的虛幻,並在心理上和他拉開距離。

大躍進的慘敗使務實派地位上升。毛不得不同意按照務實路線去挽救危局。畢竟先得保住政權,才可能再做繼續革命的考慮。大躍進使務實派和毛一樣看出了“公”與“私”的矛盾,然而他們汲取的教訓卻相反。他們要的不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而是正視現實。因爲在他們看來,“私”即使不是絕對不能改變的人之本性,也是相當長時間內不可消滅的,因此只有對“私”加以迎合和利用,才可以促進經濟發展。這也就意味著,務實派治國的基點是要立足“小家有私”,與毛澤東的“大公無私”正好背道而馳。

務實派當時推出的“三自一包”政策,核心就在刺激和調動人的“私”。取得的效果非常明顯,迅速調動了廣大農民的勞動熱情。大躍進導致的危機很快被遏止,困境也隨之解除。這一亂一治的成敗對比,使務實派更加不相信毛的一套,從此不再跟著毛去“升虛火、發高燒”。當然,他們不會正面與毛對抗,採用的方式是陽奉陰違,嘴上繼續吹捧毛,實際把他架空成無所事事的太上皇。既然是他們主持日常工作,毛的任何決策都只有通過他們把持的行政系統才能執行,他們就可以在那個過程中暗自對毛的荒謬進行修正。
  
那是被毛稱爲“大權旁落”的時期。不過毛的地位仍然始終高居於務實派之上。那絕非僅是太上皇式的貌似尊貴,在共産主義意識形態中,毛追求理想的徹底性使其始終佔據著理論和道德的制高點。只要務實派在思想上不敢逾越共産主義的教條,那就不管其在實踐方面如何有效,也不敢理直氣壯地販賣“私”的貨色(例如陳雲用這樣的理由: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分田有利於動員農民保衛自己的土地「28」),從而就無法與毛那氣勢如虹的一套抗衡。因此,一旦與毛髮生碰撞,務實派往往就立刻改變自己去附和毛,並自卑地對毛進行吹捧。
  
他們那時還沒有意識到,那些似乎只是權宜之計的附和與吹捧,其實正是在爲他們自己挖掘墳墓。

(繼續)

二十世紀末寫於北京
  
注釋:
「27」李銳,《廬山會議的教訓》,見《毛澤東的功過是非》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二三二頁。
「28」鄧力群,《七千人大會到“西樓會議”》,當代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5 期

相關文獻
傅國湧: 《大公報》三巨子——紀念《大公報》創立100周年
高華: 在“道”與“勢”之間:毛澤東爲發動延安整風運動所作的準備
南方周末記者: 彭德懷蒙冤前後的100天
宋永毅: The Role of Zhou Enlai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A Contradictory Image from Diverse Sources
張元勳: 北大往事與林昭之死——最知情者的回憶

──轉自《博訊》www.peacehall.com)(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舊文回顧】杜導斌:一個人的多數
王力雄:我們可能不得不從頭開始
王力雄:毛澤東主義與人間天堂(一)
王力雄:毛澤東主義與人間天堂(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