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社會的分化要由民主來糾正

鄭永年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12日訊】在中國,一些被視為具有政治意義的新聞消息並不具有真正的重要性,而一些很不起眼,輕易被人遺忘的消息可能具有持久的現實意義。國務院扶貧開發小組前些時候發佈的一則消息就是屬於後類。

該消息稱,在2003年,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80萬人。

可能不會有很多人會認真看待這則消息,但如果把這條消息放在近年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考量,則可發現它所包含著的深刻政治含義是不容忽視的。

自中共十六大新領導層形成以來,國家政策儘量向社會底層傾斜。政府已經在這方面花費了不少的精力和投入。那麼為什麼政策向窮人傾斜的同時窮人不減反而增加呢?一句話,中國正在快速演變成為一個高度分化的社會 (divided society)。

中國的發展是從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指導下開始的。分化社會不是鄧小平的目標,因為在鄧那裏,最終是“共同富裕”的小康社會。這個目標的提出在當時為大多數人所接受。政府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造就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自由派也對此充滿信心,相信這個政策最終可以導致中國中產階級的形成,社會利益的多元化,從而驅使中國政治向基於多元社會利益之上的民主轉型。

社會利益的多元性已經成了一個事實。以“先富”為導向的經濟發展必然造成利益的多元性。實際上,只要有市場經濟的存在,沒有一個社會的利益不是多元的。世界上現存所有民主政治的發生和發展也是和多元利益的社會格局分不開的。有利益多元,才有利益代表的需要。

但分化社會則不同了。分化社會的標誌不僅僅是利益的多元性,更為重要的是它表現為一方面是一些社會階層對日益增長的經濟利益的壟斷,另一方面表現為政府分配功能和社會利益協調功能的衰落。

這兩個方面構成了各個社會階級或者階層的高度對立,互相的不信任和敵視。利益的多元性及其基於這種多元性之上的政治制度構成了社會均衡穩定的經濟政治基礎,而社會的分化及其隨之而來的政府調節無效,則是社會失去均衡而最終導致社會失序的經濟政治根源。

各主要社會階層都很封閉

各種跡象表明,中國社會正在迅速變成一個高度分化的社會。首先,各個主要社會階層具有很大的封閉性。封閉性意味著這些階層間的社會流動性不是在擴大而是在縮小。

一些研究表明,政府官僚、資本家及其底層的勞工和農民等階層,在90年代中期以來越來越具有固定性。官僚階層和掌管國有企業的官員很多年來一直是最容易致富的階層。而身處社會底層的社會階層主要是勞工和農民要改變自己經濟狀況的機會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困難。

可以說明這個問題的是中國中產階級人數增長極其緩慢。儘管有20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但中產階級還只占中國社會的絕少部分,社會的絕大多數還是貧窮的勞工階層和農民。這說明,每年新創造的社會財富流向社會的少數。

更為糟糕的是財富和權力具有了繼承性,就是財富和權力毫無阻礙地從上輩承繼到下輩。這不僅表現在從權力到權力,從財富到財富的繼承,而且也表現為財富和權力之間的互相交換。

社會階層之間的封閉性及其財富和權力的繼承性使得中國社會呈現出高度的等級性。在很大程度上,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封建社會特性。中國大陸學者用社會“斷裂”的概念來描述社會階層之間的關係,是相當貼切的。

為什麼會導致社會的高度分化?至少有兩個主要的因素。第一是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毛澤東時代,通過行政手段犧牲農民的利益來追求國家的工業化。改革開放初期也是通過國家計畫把龐大的資源導入一部分地區。

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化,市場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而市場強調的是效率,而非公平。同時國家計畫功能迅速衰落,不能像從前那樣用行政手段來有效地干預經濟,協調各階層的利益,達到平衡發展。

先富起來者擁有很多

第二也是更為重要的就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形成。先富者和先富地區、掌權者和資產者鞏固了自己的城堡,主導著國家政策的制定。任何傾向於社會底層的國家政策沒有這些人的認可,很難能夠得到有效的執行。

同時,窮人和貧窮地區正缺乏有效的機制來影響國家政策。先富者不僅擁有財富和權力,而且也表現為高度的組織性;而後者不僅表現為貧窮,而且更表現為無組織和分散。

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也曾產生過社會的高度分化現象,也不乏因此而爆發社會革命的案例。而從分化社會到多元社會的轉型是通過經濟政治的雙重變革來完成的,即經濟上的福利資本主義和政治上的社會民主。也就是經典意義上的歐洲社會主義道路。

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社會民主即工人階級的組織化及其政治參與,就不會有福利經濟的出現。也正是福利經濟的出現,才拯救了資本主義的自我毀滅。

中國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類似於早期資本主義。沒有社會底層的組織化,沒有來自社會的強大壓力,資本主義本身發展的慣性弊端就無法得到糾正。

與此同時,同資產者有千絲萬縷聯繫的國家政權,即使認識到這種資本主義的惡果,也很難實行真正有效的糾正政策。但很顯然,如果一個高度分化的社會得不到糾正,資本主義必然最終摧毀自己。而這個結局是多數社會階層所不想看到的。

--轉載自《新世紀》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鄭永年:中國民主和執政黨能力建設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