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漫谈:气乃音之帅

【字号】    
   标签: tags:

  从物理学角度讲,声音的发生是物体相击,发生振动的结果。

  任何声音的产生离不开三个条件,即振动力源,振动物体,共鸣体。例如人的鼓掌,双手为振动物体,人用力合掌为振动力源,合掌之空隙起共鸣作用。又如人们在讲话、歌唱时的声音,人的声带为振动体,呼出气流为振动力源,口、鼻、头、胸等各部位为共鸣体。从上述可以看出,在声音的发生中,三个要素之一的气流(振动力源)为首位要素。气乃音之帅即强调气息对于歌唱、念白所起之重要作用。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 《汉宫秋》  

    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杂剧剧本。元马致远作。写西汉元帝受匈奴胁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一反传统描写昭君的作品,以元帝和昭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着重谴责了怯懦自私的文臣武将。曲词文采斐然。曾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 这次的表演集合了东西方艺术于一堂,而且特别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晚会中,由国立台湾戏曲专科学校综艺团表演的杂技表演,特别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他们是由复兴剧校综艺科毕业学生、中华民俗技艺训练中心学员及李棠华特技团部分团员所组成。表演的项目有,柔骨双凤、旋转乾坤及金玉满堂。由于团员们个个身手矫健、技艺超群,一位八十四岁的老奶奶说,本来以为会在晚会表演中睡着,没想到随着他们的精湛演出,精神愈来愈好,整场晚会都没有阖过眼。
  • 王又宸(1882~1938),名国梁,原籍徐州。清末曾任官吏,酷爱京剧,谭鑫培每次登台,他都去观摩学习,当时有“谭迷”之称。 戏曲
  •    木偶艺术是有演员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中国木偶剧源于汉代。唐、宋时已很发达。距今已一千多年历史。根据木偶的形体和操纵技术不同,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四类,各有艺术特色。过去多用傀儡戏之名。现代木偶,多用戏曲调演唱,有的采用对话或歌舞。其中福建的龙溪布袋木偶,泉州提线木偶,广东的海南杖头傀儡戏,以及湖南、陕西、北京等地的木偶剧,剧目丰富,表演灵活,操作自如,音乐优美,久负盛名。
  • 戏曲脸谱的分类,通常采用谱式与谱色两种分类方法。
  • 中国有三百多种地方戏曲,不同剧种使用不同方言呈现出各地艺术风貌。但越来越多上海孩子说不好上海话,使得以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曲和曲艺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   甩发功

      是戏曲表演特技之一,剧中人物在头顶扎束一绺头发,演员通过舞动发束来表现人物的激动心情。甩发功包括甩、扬、带、闪、盘、旋、冲等多种甩法,在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人物感情上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