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鄭雯:不能不讀華夏之書

人氣 5

【大紀元2月26日訊】有位旅美的台灣醫師作家在一本散文集裡提到,他離家時,少有想家的時候;若有,想的也不外乎是吃的東西,非常地狼心狗肺。借用他的幽默,我離家時,常想的也是沒有生命的東西──書籍,非常地沒有良心。

回想起在台灣時,有事沒事就喜歡往書店裡跑。到了海外,積習難改,只是無法見到中文書;除了請家人寄過書來之外,由一些管道也買過中文書。偶爾讀讀中文書籍,的確撫慰了海外遊子不少思鄉之緒。只是有時買到的書,非吾所好,加上海外中文資訊相當缺乏,買起書來並不那麼痛快過癮。

有一回,在《中央日報》海外版有篇文章提到《京華煙雲》,想起這本書最先是以英文寫成,於是去找原著來看。從學校裡把書借回,整整一個月卻沒去碰書,借期到了把書還回去。過了一段時間,再去借回來。二十四開本精裝的英文原著,共有815頁,這個頁數想不記住都難,因為在下的陽曆生日剛好是8月15日。這一次,每天預定要看100頁,後來越看越快,不到一週就把書看完。

初讀該書,先是驚訝於林語堂創作之速,僅以一年的時間就完成這部作品(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待讀到書後,才明白為什麼他把這本書敬獻給「中國忠勇的將士」。以前讀到有關抗戰的報導或故事,總叫人熱血沸騰、熱淚盈眶;作者在撰寫時,也為偉大的民眾而感動得落淚,為非常傷心的故事而溼了眼眶。閱畢終篇,書中有句充滿哲學意味的話,常在我腦海盤旋:

「你去問曼妮罷,如果她說中國必須要打,那麼中國是會勝的;如果她說中國絕不可打以打仗,那麼中國是要敗的。」

小說寫於對日抗戰的第二年,這句話就是預先告訴了世人,中國一定會戰勝侵略者,但會贏得非常艱辛、非常艱苦,「中國是免不了要發生戰爭,而其情形之凶險,將是中國歷史上所沒有的。」作者在小說裡藉著道家人物姚思安如此道。

《道德經》嘗言:「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這本小說的思想源頭可能在於此,林語堂的長女公子林如斯說得對:「此書最大的優點,不在性格描寫生動,不在風景描述如在目前,不在心理刻畫巧妙,而在哲學的意義。」

那時在學校裡有位要好的朋友,從新加坡來的,是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有回大夥兒聊天時,她提起篤信天主的由來:在抗戰時,她們家因受天主教寺院的保護,免於日本人的掠奪,從此三代迄今,都虔誠信奉天主。好熟悉的故事,曾經在《京華煙雲》裡讀過,日人侵華時,女子沒有一處安全的棲身之所,只好逃到外國人的學校、醫院、修道院去避難。

在海外既然難覓喜歡閱讀的中文書,退而求其次,讀讀與中國有關的英文書,聊勝於無;有時,一本書的出現,宛如「在燈火闌珊處」似的,自有一番發現的快樂,也另闢了一片閱讀的新天地。

‧ ‧ ‧

歷史總是重複的,當年北伐勝利之後,國民政府積極投入國家建設,日本人不願看到中國將要步上一條國富民強的康莊大道,於是發動對華的侵略戰爭,揚言三個月要亡華。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歷經多次的戰亂,反倒是像經歷風霜的梅花,更加屹立挺拔於寒冬裡,豈能是蕞爾小國的日本消滅得了,在八年艱苦的浴血抗戰,終於贏得最後的勝利,成為世界四大強國之一。

歷史的殷鑑不遠,有一種使人心向善、道德回升、身體健康的功法,人傳人、心傳心,自1992年傳出,短短幾年就有上億人在煉,連中共中常委的所有家屬都在煉,這種功法每年為國家節省醫療負擔一千多億人民幣,廣受歡迎。但因為發展得太快,比共產黨員人數還多,有個愚蠢的傢伙,心眼小得很,妒忌心大得很,見不得別人的好,就非法殘酷大鎮壓,把憲法賦予民眾的基本信仰權利都剝奪了,也揚言三個月要消滅掉。

源自古老中華文化的法輪功,怎麼可能被消滅,人如果連做好人的權利都沒有,豈不要把人之所以為人的根底都拔起了?這樣的社會不可怕嗎?集古今中外之大全的邪惡迫害手段,動用一切國家宣傳工具造謠、誣衊,卻把法輪功推向了國際舞台,洪傳了世界六十幾個國家,創始人李洪志先生曾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在2001年6月1日出刊的英文《亞洲周刊》,也把李先生評選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物中的榜首,高過排名第四的當時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

在歷史上儘管有對基督教、佛教等其他宗教的迫害,可是都沒有像中國這樣的大面積,也沒有如此無遠弗屆的輿論工具。中國大陸的法輪功學員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極其險惡處境,但還是冒著生命危險,本著慈悲善念、平和理性在向世人講清真相。《道德經》亦云:「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法輪功所受的冤屈終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愚蠢的傢伙一開始鎮壓法輪功,就已經是注定了失敗的下場。

‧ ‧ ‧

我和道家似乎特別有緣(過了好幾年才理解,這是為更大的緣分在做準備),又有些機緣開啟了一扇門,帶引我至道家領域的門檻,看了點這方面的書,書倒都不是刻意尋覓得來。也因而發現,老莊之道在美國幾乎無所不能,如由老子的體法自然,可以講到現代的環保意識;看著老外那麼熱中此「道」,身為中國人與有榮焉。

很多年前,在一艘前往美國的船上,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後來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葉曼女士,遇見一位留學台灣多年的外國人,手上經常捧著一本線裝書,向赴美的中國留學生討教,大家莫不搖頭聳肩無以回答,他到底研讀的是何方天書,原來正是老子。老外對葉曼說:「真奇怪,我問了很多中國學生,他們都說沒看過這本書。恐怕數年之後,你們要派學生到美國研究老子!」如今,美國人喜歡讀老子依然,書店裡有老子的多種譯本,有老莊方面的詮釋析論的書,也有老莊等古籍的漫畫書。

前年有位台灣的中文學者出版《老子的生命智慧》一書,序言<與老子有約>有這麼兩段話:

「當現在科技越發達,牽引人的力量也越大的時候,人其實是更需要生命智慧的指引,來平衡人生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采正在於此。我們由此可以領悟為什麼當東方人到西方求科技民主之經的時候,西方人也到東方求生命智慧之經了。乃因人生本來不能偏枯而必要平衡之故。」「但怕的只是,等人家抱一懷虔誠敬重的心來問我們的時候,我們卻啞口無言,一竅不通,甚至對生命了解的程度連外人都不如,那才真是可羞可愧哩!」

再把現場轉回美國,有位奧勒崗州的美國作家,異想天開,擬以卡通人物講解道家之學,以道家之學講解卡通人物,眾學者一聽,莫不驚叫:「荒謬可笑!」也有些人表示,從沒聽過如此愚昧之事,想必是在作夢。也有些人認為主意不錯,不過太困難了。作者引用老子的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就寫了起來……1982年春出版《小熊之道》一書。

在此之前,道家之學較聞於學術圈內,輕鬆幽默的《小熊之道》一出,已普及道家之學至商業、科學、心理、健康、運動、音樂、藝術、電腦程式寫作等諸方面。大學用該書來當教材,精神科醫師影印一些內容給病人,牧師講道引用書中的話,中國武術老師念其中內容給學生聽,旅館老闆出租該書;總之是出乎意料,大為成功。作者也沒想到於1992年秋,會再出姐妹作《小豬之德》一書;二書的書名,剛好各取一字自《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的譯文非常淺顯易讀,而在淺白文字之後,蘊含著深奧的哲理、無上的智慧。也曾在美國的書店櫃檯看到此書的袖珍本,小巧玲瓏,可以塞在任何大小的口袋裡,有時在等結賬之際,隨手翻翻,領悟老子智慧的吉光片羽。

過了好些年,在《北美巡迴講法》讀到:「現在美國人很喜歡道,還留有那時的觀念表現。明朝人向道最頂峰的時候,在一些城裏幾乎是家家設爐啊。」以前就有位美國朋友很喜歡道,除了有《The Tao of Inner Peace》等道家的書之外,自己開了攝影設計公司,也取名叫「Tao Center for ……」。

老布希主政的最後一年,有回無意間與另一美國友人聊起,我表示:「聽說布希愛讀《孫子兵法》。」朋友一聽,立即反駁:「布希若讀《孫子兵法》,他倒可以把美國治理得好一點,這不但是本軍事上的書,更可用之於政治、經濟、外交、內政、商業等諸方面。」外國友人評價此書這麼高,倒激起我的好奇心,已多年沒閱讀想再來重看這本書。

先撥了電話到書店問問,聽得出對方在電腦上查資料;不一會兒工夫,對方告之有,而且有數種版本。反正書店不遠,隨時都可以去看看,並沒有把這件事情記在心上。幾個月後,又想起《孫子兵法》,這期間,我去過那家書店幾次,都忘了問;這回提醒自己,進書店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孫子兵法》。

問了書店的店員,他不假思索就帶領我到放置《孫子兵法》的書櫃上,指著上面的書,說道:「這兒有好幾種版本。」我迫不及待地抽出書來,翻閱內容,倒是有點失望,還是比較喜歡老子不喜歡孫子,老子的主張──無為而治、無欲則剛、盡其在我、順其自然,較深得吾心,就把書放回書櫃上。

不過,剛剛店員能迅速告知書的陳列位置,倒令我印象深刻。記得以前曾在這家書店詢問一本美國暢銷且長銷的書,當時問了兩三位店員,都不知道書陳列在哪裡,最後只好借助電腦才查出來。而這回,那位美國店員竟能熟知一本中國古書放置的地方,委實不容易。每思及此,我那一直以身為中國人為榮的傲骨,就挺得更加地直了。

(1994年5月作,2003年12月增添第二節,對日抗戰與法輪功遭鎮壓的史實對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忠臣的風范
忠臣的風范 人氣 2
曉拂﹕讀道德經
景德鎮陶瓷藝術
中國文化部長在法國遭酷刑罪控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