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之:簡體乃亂政之源

王敬之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3月2日訊】《大紀元時報》去年十一月十五-二十一日的B5版上刊登“談古論今話簡化字”,是近年來少有的好文章。老夫退休索居以來,閱讀各方中文報刊係日常的主課,卻久違如此說理深透而又平易近人、曉暢通達的宏文。表面上此文似乎只是談論文字而已,實際它觸及了經世治國的大道理,對於探討目前中共的暴政亂源尤其重要。

此文追溯了漢字簡化的詳細歷史,令人信服地論證了民用手寫有求簡之欲望而印刷正體有整齊之必要。最後得出結論,中共搞簡體字完全是瞎胡鬧,具有割裂歷史、破壞文化的陰謀在;這也是正確的判斷,可惜戛然而止,沒有繼續發揮下去。

神州大陸現在貪污橫行、寡廉鮮恥,弄到了國已不國、民亦非民的地步,怎麼會這樣的?誰都知道這是亂象,連中共的最高層也如此承認,否則它不會喊出“撥亂反正”的口號了。問題就在于它始終未清楚:何為正?何為亂?

不錯,共產黨乃是國家末世的產物。其誕生即在亂世。但其誕生之時,世雖亂而正道猶存,忠心義感尚在;這就是為什麼那幾十年中還有那麼多的忠貞之士,為了抵抗外侮或為了實現理想而捨生取義。如今這十數億人口中還找得出幾個懂得節義忠孝的傻瓜?活生生的現實:今天中國的道德已經奔潰了。道德奔潰固然由來已久,中共對此貢獻頗多,但關鍵一招在于所謂的“文字改革”。

華文是舉世僅有的象形獨體單聲字。它作為文化載體,發展至今幾千年不斷,厥功至偉。華文的字體有其自身之理,而華文的字理與中華文化之理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華夏文明延續數千年,有賴于中華文字的存在;中華文字是統一的,正由於華夏文明是個統一體。歷史誤傳秦始皇統一文字,是因為秦始皇確有個“一文字”的詔令,其實當時中華大地上文字已相當繁榮發達,各地文字都是根據同一個道理而產生的,只是在字體形狀上有許多大同小異而已,秦統一中國後並沒有拿出什麼統一文字的高招方案來,只是簡單一句金口玉言:“去其不與秦文同者。”

由於本來各地文字大體相同,而且民生日用也自有統一的要求,因此,儘管各項秦政的推行皆賴暴力,惟獨文字的統一並不需要暴力,而且在秦亡千年之後還一直保持統一。但是,有一點,或許是秦始皇的遺憾,文字的統一並非全以秦文為標準,後世沿用的字有些確是據秦,而有些則是沿襲其它各國的寫法。可惜秦始皇已死,躺在兵馬俑的包圍之中,還在那裡做著“朕統一了文字”的黑夜大夢。

夜長的確夢多,數千年後,出了個毛澤東與秦始皇隔世同夢。這個比秦始皇野心更大的大野心家,在得到政權之始,即找文字開刀。狼子野心還不止要統一文字,初心是要廢除漢字,改行拼音文字,也就是要把整個中華文化一鍋端。所幸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不是任何狼子野心能夠動搖,中華文字絕非任何其它文字所能代替。所以,終毛之朝,只搞出了拼音和簡體兩個方案。

在“大革文化命”之前的許多年裡,推行“文字改革”一直受到抵抗,印書中還有正體,古籍之印刷幾乎全是正體字,對海外發行的讀物也全用正體。現在不同了。當政諸公沒有認清毛澤東的野心和毒禍,沒有認清當今電腦的時代書寫繁簡全是一按之勞,沒有認清簡而成體導致混亂,最關鍵的是沒有認清全世界的炎黃子孫都對簡體字深惡痛絕,誤以為我大陸人口最多都識簡體字,所以還在那裡積極推行簡體字。請看今日之域中,還存多少正體?連〈全上古秦漢三國六朝文〉都是簡體橫排了,而在海外公開的中共報紙居然正在逐版逐版的推出簡體字,決心對全民以及對海外華人進行洗腦。由此可見中共至今還是以亂為正,亂心不死。

應該正告中共:不除亂政,任你造多少高樓和公路,任你拉多少外國生意,也救不了政權之命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王敬之:中國近代史上迄未解決的課題
王敬之:勿使“兩個中國”成真
王敬之:袖手釣魚‧空拳鬥鯊
【專欄】王敬之:「中國」的迷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