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簡史──戰前篇(六)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3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文昊宇香港報導)一九三○年三月十四日,香港公映了「省港大罷工」後成立的首間電影製片公司「香港電影製片公司」的創業作《左慈戲曹》。該片的公映,標誌著香港電影史上的第一個中止期(一九二五年十月至一九三○年三月)的結束,香港電影製片業復甦。

一九二五年至二六年的「省港大罷工」,使香港電影業停頓了差不多五年,既沒有攝製影片,電影院更一度關閉。大罷工後,第一間成立的香港電影公司是「香港電影製片公司」,由香港最早從事電影工作之一的黎北海與利希慎於一九二八年合資開辦,公司設在銅羅灣的「利園山」上,「香港製片場」亦設在「利園山」上。


《左》片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大製作,佈景宏偉,演員眾多﹝光是一場行軍戲,時出場的士兵(臨時演員)就有數百人﹞,服裝、道具都非常考究,都是特別仿造的,所費不菲。據香港《華字日報》刊登的《左慈戲曹》公映時的廣告,有如下的語句:「全劇器用服飾宮殿佈景,俱精考古物,摹仿十足,能使閱者恍如置身歷史中」、「全劇為竭力仿漢時宮殿起見,但求神似,不惜重資,一柱之貴,耗金數百,一殿之構,經時數月,以故堂皇壯麗」、「劇中所有地點,俱依照劇本所擬定,風景佈置,無不與古相合,廢時多日,物色妥當,好行攝影,故雖在香港九龍洋場十里之地,而漢宮荒野,無不肖極」、「劇中主演配角,俱慎選人才,舉凡相貌神情舉止態度,俱無不與古人吻合,即至馬步兵卒諸閒角,俱深經訓練,非率爾臨場者可比」、「電影最重光線,此劇攝製時,必擇適宜天氣,一面力求光線明晰,一面力求與古無悖」。

而「香港」出品的第二部電影、也是的最後一部電影為《客途秋恨》。《客》片是第一部改編自廣東傳統曲藝的香港影片,亦由黎北海編導,薛兆榮和立建嫻擔任男女主角。「客途秋恨」是粵曲中「南音」的代表作,曾被稱為「粵曲之王」。

《客》講述一個名叫繆蓮仙的才子,在廣州和一個妓女秋娟,一見傾情。後來繆往外地工作及從軍,繆與秋的堅貞愛情幾經戰亂等波折,最後團圓。讀者別以為《客》片由曲藝改編,觀眾在欣賞畫面之餘,亦可聽到粵曲,因為《客》和《左慈戲曹》都是默片。香港要等到一九三年才進入有聲電影時代。

《左》片和《客》本來早於一九二八年已經開拍,可能由於投資人利希慎於同年突然被人暗殺,因此影響到「香港」的運作和拍片計劃,故《左》片和《客》片直到一九三○年上半年才完成和公映。「香港」於一九三○年下半年再沒有製作電影,可說是在此時已經結束業務。(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港貿發局指參展商須守國安法
港議員倡重塑深水埗排檔 締造文化旅遊區
港初選案|戴耀廷今開始陳情 辯方倡判2年
美國販運人口報告 香港被列第二級監察名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