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城人與事】

中華公所新任主席陳仕維專訪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3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朱江報導)中華公所20社團的回歸也使中華公所回到多年來在各地中國城被認為的代表全僑的地位。中華公所新任主席陳仕維畢業於麻省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十多年來成功經營競運瓜菜公司、東海酒家。他88年就開始熱心服務僑社﹐先後當選波士頓華埠獅子會會長﹐安良工商會會長、華聯會會長、至孝篤親公所主席、美東至孝篤親副總理。為了讓社區進一步了解陳仕維主席﹐本報對他進行了以下專訪。

中國城老一輩的故事
在陳仕維的回憶中首先是中國城老一輩的故事﹐他說在眾多對中國城付出心血與做出貢獻的前輩中﹐他對陳毓璇、陳毓禮格外敬佩。他們籌備老人院、對唐人街頤養院、大同村、中國城牌樓等等的籌建上貢獻良多﹐同時在政府方面為華埠爭取各方面的權利和福利﹐他們事業有成﹐也為中國城傾注了很多他們寶貴的時間和心血。陳仕維說﹐他們無私地為中國城付出的精神非常值得他學習。

美國的自由平等 華裔主動爭取權益
陳仕維表示﹐「美國在世界上眾多國家中對于人權自由平等方面做的是最好的﹐儘量做到不歧視不厚此薄彼﹐如果社區方面﹐我們能團結的去爭取﹐我們的聲音就大大地不容忽視。但好多方面我們也要主動爭取權益﹐這幾年好幾個社團都做到了很好的成勣。 」「華人要多參與投票﹐多點聲音告訴所在區議員﹐如果我們有足夠的選票支持﹐幫助我們的議員參選﹐他也會更多地為華裔爭取權益。 」

對中華公所二十社團回歸的深思
中華公所二十社團勝訴回歸是去年來華人社區關注的一件大事﹐對此陳仕維沉思良久﹐語氣沉重的說到﹐「二十個僑團被中華公所暫停會籍的那段時間﹐今天我不願講出那段歷史是那段歷史已經告一段落﹐我思想鬥爭了很久才想講出來﹐講出來不是為哪一方開不開心﹐是想作為一個警惕﹐也對我是一種警惕。」

93年也曾在中華公所任議員的陳仕維說﹐「可惜後來有一段時間﹐公所的領導方面的所為令會員團體很失望﹐失去了人們心中的領導地位。」「就是因為這過往幾年﹐歷史有很大的教訓﹐損失了很多金錢和時間。如果用來照顧老人和教育孩子﹐很多人會受益。」「原因是當時當事人領導的處事方式不民主、不公開、不透明﹐對議員應有的權利不重視﹐當時議員的權利是要求財政方面公開透明」﹐「由一開始反對者們提出溫和的反對意見到後來的打官司﹐如果當時當事人的處事作風民主、溫和一點就不會發展到那一步。」

重法規高於重人情
陳仕維主席看到在美國生活了多年的中國人在行事方面有時仍然重人情而忽視法律與規則﹐而在美國﹐法律和規則是高於人情的。在中華公所新班上任後﹐他們開始幾個方面的加強﹕

(1)使成員了解對團體的責任感和自身的權利義務
以往大家都不了解身為社團其中一員﹐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尤其是美國人受信托的責任﹐維護中華公所的權利不受傷害的責任感﹐以及對所屬團體的誠信方面和責任﹐很多人還不很清楚﹐為此﹐他們在麻省民政廳裡面﹐翻譯文件中的相關規則﹐舉辦了一次議員程序方面的講座。

(2)遵守規則程序明文規定的程序要執行。
如果不是這樣﹐在開會時﹐既拖長了開會時間﹐也打亂了開會程序﹐有時在未按規則的開會程序定下來的議案是非法的﹐將來就有可能有官司的出現。如果會員理事都遵守明文規定的開會等程序﹐多繁瑣的事情都可以解決。

(3)與己有關的利益要申報
雖然為社區做事﹐有時是與個人利益有關的﹐為避免維護自己的利益而策劃推動社團的項目決定﹐在中華公所新職員交接後﹐已有兩位議員主動申報與個人利益有關的項目﹐並要求迴避﹐不參加表決。

陳仕維對以上方面最後說﹐我們應該學習美國西方社會的開明理念和規範準則﹐我們不是說中國、台灣的理念不適用﹐是因為事情最後由法律解決時﹐如能先以美國社會的自由平等又有規範的理念的行為處事﹐就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彎路。

使下一代融入主流社會 也關注中國城
十多歲自香港移民來美的陳仕維是在郊區長大的﹐他以自身的感受體驗﹐談到由於現實的原因﹐為了給下一代提供好的生活學習環境﹐一般中國城的家庭在他們收入較好後都搬出中國城﹐要使下一代對中國城有親切感和歸屬感﹐要讓他們時常參加中國城的活動﹐如每年的宗親春宴﹐節日慶典和集會等﹐熟悉傳統風俗與禮儀﹐也可讓漸漸成長起來很容易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孩子們看到中國城和中國禮儀風俗時有着自小就擁有的親切感﹐將來就會有關注與回餽社區的願望。陳仕維說﹐作為海外中國人很幸運能接受中、西兩方面的文化和文明﹐我們兩方面都應學習。◇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華公所週日舉行全僑春宴
安良工商會慶新春
中華公所在珍寶海鮮樓舉行盛大春宴
中華公所舉行新主席就職典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