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球:由人大釋法看「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市場行情」

李華球

標籤:

【大紀元4月14日訊】儘管面對美國以及香港反對團體壓力,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6日批准了香港基本法附件中,有關政治體制發展的釋法草案,據港媒指出內容還算溫和。然而,港人在意的卻是釋法的動作。因此,筆者初步觀察以爲:2004年9月份的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民主黨派應該會有不錯的機會。不過即使能夠過半,能否發揮一定的影響力,恐怕還得觀察。因爲,根據香港基本法的規定: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具有最後的釋法權,而此,權的效力往往可以起到關鍵的作用,也會影響政制的運作和發展。因此,“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模式,恐怕不容樂觀,想要移植到臺灣,怕會事以願違。

筆者於2004年3月26日-3月29日,應澳門科技大學之邀,參加了《一國兩制二○○四論壇》研討會,謹將觀察所得,提供作爲關心兩岸四地發展的參考。會議期間,中、港、澳三地的學者專家,幾乎是口徑一致地高呼“一國兩制”的勞苦功高。香港學者專家以爲“一國兩制”是香港人別無選擇的唯一,雖不滿意還可以接受。澳門學者專家則是給“一國兩制”更高的評價。因爲,澳門自從1999年回歸中國以來,的確是比葡萄牙人統治時期,要來得繁榮進步多了。而中國學者專家,更是大加吹噓“一國兩制”,好象是萬靈丹一般,是港、澳的救星,也是臺灣的未來希望所在。是以,中、港、澳各個階層對“一國兩制”的寄予厚望,看來仍是興致勃勃。

臺灣經過“3.20”大選之後,藍綠對決的結果,可以看出“臺灣意識”的可接受度已經逐漸明朗,也幾乎變成了熱門的議題。筆者認爲“臺灣意識”的清晰明朗,已經是“一國兩制”市場的勁敵,更是“它”的票房毒藥。市場的行銷管道,不是靠硬性推銷而來,而是靠直接的行銷,産生共同的認知與信任,進而發生高層次的自然口碑,才是最高度的行銷手法,而不是“大中國意識”的強迫推銷可以克功的。因此,筆者以爲“一國兩制”在臺灣已經是“沒有市場的‘視場’”,而中國是市場的“推手”,港、澳是市場的“作手”,臺灣是市場的“棄手”,正因爲這樣的發展脈絡,“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市場行情”,應該是快要無疾而終了。

“臺灣意識”的炙手可熱,已經可以在“3.20”大選中窺出端倪。我們認爲它已經是市場的暢銷商品,其“搶市”的情形可見一般。而中國推銷“一國兩制”市場的手法迄未翻新。此次人大釋法的別具用心,更重重地打擊了“一國兩制”市場的低落行情。看來除了澳門之外,恐怕中國在台、港兩地都得進一步重做“市調”了,否則其未來在台的市場恐將經營困難,在港可能起起落落不得衆心。“臺灣意識”,或者是美國《華盛頓郵報》所稱的“臺灣觀點”的擡頭,在在證明臺灣人民的市場傾向在哪裡了!我們真心地期待,兩岸四地關心“一國兩制”的朋友們,“看清問題,認知現實”,“反觀市場,突破瓶頸”,可能才是重回市場的關鍵所在,值得進一步思考。而鋪陳更實際的和平架構與真心誠意的互信平臺,爲未來更美好的四地關系,先期解套磨合,後期開展新機,正是重中之重。

--轉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