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鞋子 走得更遠

標籤:

【大紀元4月7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羅碧╱台北報導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而穿「對」鞋則可免於足部受傷,減少歇息的時間。

 國泰醫院內湖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塗雅雯指出,門診中,常有病患因為蹠骨痛、錘形趾、足底筋膜炎、拇指外翻等問題就醫,也常有家長、病患詢問要如何選購鞋子最適當。

 塗雅雯說,基本上,未學走路的孩子不建議穿鞋,只要穿襪子就好了,最好是等到幼兒開始學習走路才讓他穿鞋,以免還不會走路時,穿鞋反而會成為一種阻礙。

 家長替剛開始學走路的孩子買鞋時,應以柔軟、布料為原則。等孩子開始走路四個月之後,再選購有鞋跟或硬底的鞋子。

 在以往經濟環境較差的年代,有些家長為了避免孩子腳長得太快,會故意把鞋子買大一些,以免很快就不能穿了…,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恰當,家長可以讓孩子的大拇趾頂到鞋子的最頂端,如果孩子的後腳跟和鞋子中間,剛好可以容納家長的食指,表示大小適中;若孩子是扁平足,則需要放置矯治鞋墊,則以可放進兩根手指的距離為宜。

 根據研究,一歲至一歲半的孩子,大約每兩個月要換一次鞋子,因為此年齡層的孩子平均每三個月,腳會長「長」零點五公分;一歲半至二歲則約每三個月要換一次鞋;等過了三歲以後,換鞋時間或許可以改為四個月換一次鞋。

 不論大人或是小孩,最好是在傍晚以後再買鞋,因為晚上的腳會比白天脹零點五公分,此時買鞋會比較合腳。

 不少人在選鞋時,會面臨到左右腳不一樣大,所以尺碼可能會牽就腳型較大的單腳,而另一隻鞋則放鞋墊,不過塗雅雯醫師提醒民眾,最好是買兩雙鞋,以免高低腳,因為兩隻腳的長短差到零點五公分以上,會影響髖關節,久而久之有背部脊椎側彎,頸、肩、下背痛等問題。

 近年來,流行女鞋的款式多為巫婆鞋,以便看來腳型較修長,不過長期下來,卻會形成拇指外翻腫痛,甚至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

 也有人喜歡穿高底鞋,希望讓自己看來比例修長,但是鞋跟以二點五至三點五公分高最適宜,否則會出現小腿吃力、疼痛,而且鞋跟太高,會使重心往前移到趾尖,長時間下來,可能會長雞眼、長繭。(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希臘的殖民地西西里
遠東國家皮革與鞋業發展迅速土耳其面臨威脅
業者將辦鞋品走秀 展現復古風
假冒配件橫行中國 全球汽車廠商遭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