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中華民族文化 表揚中國民粹- 華府龍舟節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5月6日訊】
一轉眼,寒冬已盡,又到了春暖花開的五月天,也就是華府龍舟節 (Dragon Boat Festival) 要彩排登場的時候了。想起這兩年來,由華府婦聯會何友蘭女士一手創辦、加上婦聯會一批能幹而又負責的姐妹們的努力耕耘,再配合華人僑界熱心人士的全力支持,龍舟節已經深深扎根,欣欣向榮,成為美國首府華盛頓多族群文化中的一項重要節目。尤其今年我們得到消息,在全球龍舟團體的鼓吹下,龍舟兢技可能會成為未來奧林匹克的一項正式比賽,這更是讓人覺得特別的興奮無比。所以我要在這裏談談華府龍舟節的來龍去脈。

划龍舟本是我中國古代民俗,源自春秋戰國時代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一個傳統,屈原不但是一代忠臣,更是位了不起的文學家,他為了諫君,不惜身殉,自沉汨羅江而亡。後人為了紀念他才有了以粽子祭祀以及龍舟兢賽的風俗。

當我們華僑把龍舟賽介紹給美國友人的時候,他們大多會從非常好奇的態度開始,慢慢的能夠欣賞其中的深遠文化傳統,到最後變成積極的支持和參于。據我所知,現在美國各大城市,包括華府、紐約、費城、波士頓、匹次堡、舊金山、洛杉磯、休士頓等地都已經有了龍舟協會的組織,定期舉行比賽,另外每年還有美國全國的錦標賽,動輒有上百的龍舟隊參加,熱鬧空前。亞州、歐州、南非、澳大利亞也有或大或小的龍舟組織,每年定期舉行世界龍舟錦標大賽,這真可以算是中國文化成功外流的一個好例子。

說到華府龍舟節,當然不能不先從何友蘭女士說起。她在2001年年底向華府婦聯會的理事們提出了舉辦龍舟節的構想,當時有些理事們認為這會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更何況婦聯會承辦大型室外活動的經驗並不多,是不是能完全一手包辦,尚在未知之數,可是何友蘭獨排眾議,認為只要這件事對中國人好,就應全力以赴去做。結果證明她是正確的,龍舟節一炮而紅,第一年就吸引了五千人以上的觀眾,立即成為華府主流社區活動之一,中外新聞媒體紛紛報導,咸認中國人的龍舟節可以和日本櫻花節、愛爾蘭節、拉丁嘉年舞會、以及悠久的中國城舊曆年遊行等等帶著強烈民族性的嘉典活動並駕齊驅。

這裏我要穿插一個小故事,在剛開始籌備的時候,有幾位台鄉的朋友們,希望我們能把這項龍舟活動冠上台灣的標簽,我們當然瞭解他們愛國愛家鄉的心意,其實我們這一批主辦人都是從台灣來的,每個人也都熱愛台灣,可是我們考慮再三,還是婉拒了,我們的理由是,龍舟是中國人兩千三百年的傳統民俗,無論是在台灣還是在大陸都已經為老百姓們普遍的接受和熱愛,它的存在和目前兩岸的政治局面沒有任何關連,所以我們絕不願讓這項活動染上政治色彩,但是我們還是添加了台灣高山舞和手工藝的展覽,增加了許多台灣鄉土的風味,還懇切希望華府的僑胞們能夠理解我們的苦心,繼續支持我們。

在今年三月底台灣總統大選之前,程建人大使和夫人何友蘭就已經有倦退之意,這對於華府龍舟活動以及中華民國外交界都是一大損失,程建人大使是位難得的一流職業外交官,他多才多藝,忠于職守,只為國家前途打拼,不計個人榮辱,平日也很能夠放低身段與僑民打成一片。他和美國政要人物關係之深厚,無論公事私誼,均能得心應手,美國友人對他信任有加,所以說他確是中華民國外交界的瑰寶。

而大使夫人何友蘭更是不可多得的官夫人和賢內助,她和僑界的互動關係良好,凡事她都是身先士卒,不辭勞苦的投入,我不只一次,看見她滿頭大汗,身著家居服,和婦聯會的工作人員們一起,縫旗子,包裝禮品,打電話,主持工作會議。她信心十足,指揮若定,確可說是不讓鬚眉,讓跟她在一起工作的中外人士都對她敬畏有加,衷心佩服。

2002年和2003年的龍舟節就是在她如此積極的帶動下,成為華府僑界最成功的對美外交活動之一,這兩年裏,僑領蔣達昌、黃夏平、張先正、Linda李、姚詩斌、廖威博、林中、孔令和、Kimberly Maloney、曾鴻清、Peter高以及其他許多好朋友都能慷慨解囊相助,非常令人欽佩。2004年初何友蘭又舉辦了愛之頌慈善音樂晚會,募集了一筆十分可觀的捐款,贈給美國國家復健醫院和愛心診所,我忝為那晚的司儀,看見拄著拐杖的國家復健醫院院長艾肯荷夫博士,淚光閃閃滿心感激的從何友蘭手中接下了捐款的支票,我心中確是十分感動。

那一晚,我為何友蘭女士取了一個『火車頭』的綽號,一方面是讚譽她是位極有份量的領導人物,另一方面也形容她那用之不盡的衝勁。如今何友蘭女士即將遠離,真是令人扼腕嘆息,今後龍舟節的重擔,有誰能挑得起?

今年華府龍舟節是由新成立的大華府龍舟協會來主辦,其實重要工作還大多數是由婦聯會已經有經驗的理事們來擔綱,譬如王光蓉、鮑嘉麗、邱玟婞、蔡素燕、王美琪、蔡潤瓊、葉世美、謝麗娜等人,另外華人圈子裏許多熱心公益的僑領也繼續支持這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諸如邊海嶼、王震華、李定遠、陳惠青、梁義大、謝騰光、譚建武、董一明、周銘、吳金富、屠益本等人,今年還有許多美國朋友拔刀相助,諸如Karyn Good, Kenneth Gray, Robert Malson, Sue Porter, Reba Walker, Beverly Silverberg, Tony Johnson, Patt Meyer更是令人心感。何友蘭女士仍然是龍舟節的精神領袖,而且她還擔任一項最重要的職務,那就是龍舟協會募款委員會的總召集人,今年龍舟節的成功與否,還是要看她的號召力和人脈關係。

另外我們也會面臨一些新的困難,主要是因為今年台灣總統大選所帶來的風波,有些僑界人士認為龍舟賽和目前的執政黨有關係,所以不願意再出錢出力。

我必須在此向華僑社區呼籲,龍舟節純粹是項在美國表揚中國民粹的活動,和政治絕無關連。台灣政黨每四年可以輪換,但是屈原、粽子和龍舟的本質和文化意義是永遠不會變的。如果任何人硬要給這項中國古老文化傳統戴上一頂政治的帽子,那麼屈原在地下如果有知,也一定會痛心疾首的。

我們今年的活動經費,大多是由許多僑界熱心人士所無條件樂捐的,任何有附帶條件的捐款我們一律謝絕。因為捐款人數甚多,我無法在這裏一一列名道謝。只能告訴你們,你們的捐款,會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做出最有意義的貢獻,我向各位保證,我們要讓大華府美國朋友看到的是,兩千三百年前的中國歷史、龍舟傳統所代表的高尚情操、人民對偉大愛國者和忠臣的緬懷紀念、以及龍舟隊伍所需要的團隊合作精神。

最後我謹以大華府龍舟協會主席的身份,歡迎大華府僑胞們踴躍的來參與這項活動,在五月二十二、二十三日那個周末,帶著您的全家老少,到喬治城美麗的波多馬克河邊,欣賞多彩多姿的龍舟兢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鋼琴獨奏會 慶祝五月亞太節
美國首都慶祝法輪大法日 各族裔感恩師父
美國馬里蘭州各級政要褒獎慶賀「世界法輪大法日」
台美生技協會舉辦DC meetup活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