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珠海市視窗公司珠光集團破產

標籤:

【大紀元6月1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聞劍採訪報導) 有”珠海之光”美譽的中國珠海市政府設在澳門的視窗公司珠光集團宣告破產。有報導稱,這是1999年初中國當時第二大信託公司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破產的再版。珠光集團欠下包括美國摩根士丹利和香港渣打銀行在內的二十多家國際債權機構十億多美元的巨額債務。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聞劍為此邀請中國中山大學、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陸軍博士和臺灣大學經濟學教授張清溪兩位學者一起分析討論珠光集團破產的原因,中國政府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以及海外投資者如何對待有政府背景的中國企業和公司。

聞劍:陸教授您人在廣東,我首先要問一下,現在珠海市政府的窗口公司宣告破產。與1999年初廣東信託投資公司的破產相比,這件事您怎麼看?

陸軍:廣東省省政府曾委託我們做過國投的案例分析,做了大概一百多個案例。其實像珠光公司跟國投也是有類似的的情況。主要是隨著經濟的轉型、經濟的市場化,但是公司的組織結構沒有相應的轉變。另外一個跟宏觀經濟的情況也有些關係,譬如說當年房地產過熱,據我了解這個攤子是比較大的。

聞劍:陸教授那麼這家公司和1999年破產的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相比,當時是廣投欠了四十七億美元的債。現在根據美聯社的報導,珠光集團是欠了十億美元的債。現在欠了這麼多的債,既然有1999年廣信破產的教訓,這二十多家國際債權銀行該不該自己反省一下?

陸軍:反省肯定是應該要反省的,過去債權人主要看廣東國投後面有政府的背景。實際上在1995年的時候就已經頒布了三保法,禁止地方政府為債務人來進行擔保。不過珠光事件不是今天才發生的,償債問題早就暴露出來。

聞劍:償債問題進行了三年了。張教授您認為就政府信用,珠海市政府的信用和債權銀行的風險,控制管理的這個問題,張教授您怎麼看?

張清溪:剛剛陸教授也談得很清楚,有這個先例,法律也頒布了。但是通常商業上的行為,法律是一個最後的底線。我們知道中國幾乎每個省都有對外類似的公司,可能都有些國外的投資機構在投資,這樣對其他公司可能信用也會遭受衝擊,不只是法律上的問題而已。

聞劍:陸教授我再問一下,1998年珠光集團發展旗下的酒店和旅遊方面的資產組成珠光發展,在香港上市,被稱為紅頭股。那麼現在珠光集團被宣告破產,會不會影響這家上市公司呢?

陸軍:肯定是有牽連,兩個都有到期不能償債的債務要它清盤。

聞劍:陸教授那您知道中國各地都有類似的窗口公司,廣投的教訓以及現在珠光集團的教訓,會對中國這些雜七雜八的窗口公司有什麼樣的啟示作用?

陸軍:這些窗口公司在它的作用,與當年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因為廣東國投破產以後,這些窗口公司都受到很大的衝擊,都慢慢走下坡路了。

聞劍:那張教授您怎麼看?您同意剛剛陸教授的分析嗎?

張清溪:目前這個情況政府的角色慢慢的降低。但是跟其它國家比較起來的話,中國政府還是介入很多各方面的經濟事務,還是多少會有影響。

聞劍:陸教授您說政府該不該設立自己的窗口公司?

陸軍:當年來講,因為中國改革開放,過去是計劃經濟,也沒有民營資本、也沒有民營企業。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由政府出資在海外設立公司,做為引進外資,招商引資確實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隨著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環境、市場化的進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從現在來講,政府一般不會再出資來設立這種商業性的公司。

聞劍:政府應該從這個領域中慢慢的退出了?

陸軍:要撤出來了。

聞劍:張教授您知道這兩天美國正在開有關的聽證會,討論是否給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其中一個標準就看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參與程度。您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程度不斷深入的發展,政府該不該越來越減少自己在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呢?

張清溪:各國的發展都一樣,先進國家也是有一段時間政府介入非常多,方向上我想大家也都非常清楚,政府應該儘量減少介入經濟事務,但在這個方面從有認識到,到能不能執行?恐怕還有段路。

(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廣東廣西福建齊現山體滑坡 多人失聯被埋
中共被爆暗募西方軍人 专家析動機
【名家專欄】中國貧困人口不斷增加
TikTok禁令法律戰 國安威脅或是辯論焦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