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螢光測鉛 陳昭岑獨步全球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6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鉛中毒是環境污染和職業傷害的常見病症,過去要檢驗血液中的鉛離子濃度常得花上二、三天的時間,未來可望靠螢光法大幅縮短。台大化學系助理教授陳昭岑日前設計出能篩檢鉛離子的螢光探針,是全球首篇能以螢光探針檢測鉛離子的論文,將和台大醫學院進一步合作發展臨床用的鉛離子快速檢測試劑,獲知名期刊「自然」專文介紹而廣受國際矚目,並拿下今年「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昨日舉行頒獎典禮,共有十九位學者獲頒獎牌並各得三十萬元研究獎金。今年多位獲獎者的研究均具有跨領域的特色,如數理組陳昭岑和交大統計所副教授王維菁的成果均可應用到生醫領域。

 評審指出,螢光探測過去只要碰到重金屬離子就會驟熄,陳昭岑把握光物理基本性質,設計合成出遇到鉛離子光度不滅反而增強的螢光探針,是全球首批對鉛離子具高度選擇性的螢光探針,極具臨床應用價值。不過陳昭岑表示,此新型螢光探針在有機溶劑內測鉛達肉眼可辨的程度,但在水溶液的檢測效果方面,還有很大改進空間。

 王維菁在「存活分析與競爭風險模型」的傑出論文表現,讓評審讚譽有佳,看好她已成為近年來「多變量統計存活分析」領域的領導人之一。

 她建立的統計模型有助生醫學者評估多重病症患者體內不同病症發病的關聯性,其競爭風險的統計研究也提供突破性的方法,讓公衛學者能廣泛運用在流行病學的評估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球芯片封裝龍頭日月光:將擴大美日墨產能
這些人為何長壽?專家:他們有九大力量
太空垃圾砸到美佛州民宅 屋主向NASA提告
【名家專欄】專家對人工智能革命的憂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