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名牌保養品風行 沾電視名嘴和醫師的光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6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五日電)生意興隆的皮膚科診所流行自創品牌,銷售由醫師保證的美容保養品,也有不少化工廠或藥廠根據醫師或電視名嘴的配方,自製據說與名牌保養品同等級產品,將保養品市場炒得生氣勃勃,但有可能產生問題,畢竟非專業實在,需要嚴格把關。

在台北後火車站附近有許多化工材料行,凡是當紅的美容DIY,消費者都可以找到材料,再加上從冰箱或廚房隨手可得的小黃瓜、檸檬、綠豆、蜂蜜,或是中藥房買來的白芨、珍珠粉等藥材,人人都可自行調製保濕面膜、美白乳液、化妝水、卸妝油等保養品。

這股DIY風潮由電視上的美妝保養專家帶頭,這些專家成了名嘴,紛紛出書教導讀者跟著照做;不過,怕麻煩只想成為現成消費者,也可圖個方便,手腳快的化工廠設想週到,調配好瓶瓶罐罐的保養品,打上某某主持人、電視名嘴的配方,就是最好的廣告。

另一方面,只要是火紅的名牌保養品,化工廠都會辦法複製近似配方,例如:前兩年某家日系化妝品公司的橄欖卸妝油賣得最好,國內廠商就會搭便車推出橄欖油加精油的卸妝油;最近廠商促銷左旋維他命C、B5 、E、玻尿酸保濕等精華液、面霜產品,當然是想沾台鹽的「綠迷雅」、SKⅡ的光。

三軍總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趙昭明指出,如果化妝保養品的市場值一年有新台幣五、六百億元,沒有名氣的產品,大約佔了一半,這些產品由化工廠或藥廠生產,除了搭知名品牌、電視名嘴的便車,還有一招就是打專業形象,例如皮膚科診所的自創品牌,或是護士愛用的私房產品。

瑪里士實業有限公司公共事務副理劉涵宇就說,某位皮膚科名醫每天的門診病人好幾百人,他所自創的藥妝品就是由瑪里士代工;事實上,有些跨國化妝品集團也是相中瑪里士的專業藥品GMP廠房,委託瑪里士代工,最近瑪里士根據名牌商品的配方,自行生產含海藻配方的面霜,限定賣給醫護人員,頗受歡迎。

趙昭明也說,許多知名的大型皮膚科診所、連鎖診所都已自創品牌,有些藥廠在同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專櫃保養品、藥妝或診所通路的保養品、以及醫師品牌的保養品;主要成份可能差不多,但是某些秘密配方可不盡相同,以區隔各產品。

曾經有化工廠、藥廠、生技廠商找上門來,拜託趙昭明開立皮膚美容保養處方,趙昭明也嚐試開了配方請台灣先進奈米科技的實驗室專家評估,發現醫師配方是一回事,是否能成為商品又是一回事,這也突顯出這類產品實在需要生產廠商的專業,才能保障產品的安全。

現在這類產品價格差距懸殊,品質也良莠不齊,趙昭明說,左旋維他命C原本只溶於水,但是採取微脂囊包覆技術的酯化維他命C卻有脂溶性,後者的技術層次高,製造成本也反映在定價上。

開業皮膚科醫師彭宇賓指出,一罐有品牌的左旋維他命C面霜價格要新台幣一、二千元,一百克極細左旋維他命C粉末卻只有幾十塊,貴有貴的道理,最起碼有經過安全及敏感測試,自製左旋維他命C的濃度控制不穩定,就有人在使用後造成過敏、接觸性皮膚炎。

趙昭明說,左旋維他命 C原本只溶於水,但是採取微脂囊包覆技術的酯化維他命 C卻有脂溶性,後者的技術層次高,製造成本也反應在訂價上。其次,某些業者為了降低成本,會使用低品質的原料、工業用防腐劑,雖然噱頭五花八門,產品標示卻不清不楚,其中暗藏美容危機,消費者不可不知。

相關新聞
乳房陰部保健錯誤觀念 延誤治療時機
在家也可自助使用天然成份護髮產品養護髮絲 
改善眼睛「缺水」
 多喝水 少熬夜
臉上油得可以煎蛋 還是要擦防曬保濕乳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