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律文:一國兩制統一臺灣的謬誤

王律文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2日訊】長期以來,大陸的對台政策,完全忽視或有意回避了中華民國的真實存在,並在這個前提下,一廂情願地提出要「一國兩制統一臺灣」,而絲毫意識不到這一命題的內在矛盾和荒謬。

「一國兩制統一臺灣」自相矛盾

兩國或兩地要統一,意味著相互之間不存在主權或統轄權,例如東德與西德的統一。如果一方本來對另一方擁有主權或統轄權,雙方的融合就不是統一,而是一方向另一方的回歸,典型的如香港。由於香港領土的絕大部分源自英國向清政府的租借,有白紙黑字的法律文件爲證,因此,在一八九八年之後,中國並未喪失對香港主體的主權,所以對於一九九七,人們不是說「統一香港」,而是說香港回歸。但是,臺灣作爲中國的一部分,其「中國」是指中華民國,因而只有中華民國才對臺灣擁有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無論在歷史上、現實中還是名義上,都從未擁有過對臺灣的主權或統轄權,因此人們只說「兩岸統一」,或者「統一臺灣」,而不會說臺灣回歸大陸,更不會說臺灣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此,「統一臺灣」的提法,實際上就暗含一個前提,就是臺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屬於中華民國。

然而,「一國兩制」卻暗含另一個相反的前提,因爲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屬於中國的臺灣,自然也就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顯然,「一國兩制統一臺灣」的命題,就表現出了一種自相矛盾。

大陸要以「一國兩制」統一臺灣,等於是在設定了臺灣已經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前提下,去和臺灣談判統一問題,這顯然是荒謬的。

除此之外,「一國兩制」還設定了一個虛假的和不成立的統一途徑。由於國內常說「一國兩制收回香港」,久而久之,以爲「一國兩制」就是收回香港的原因。而實際上,從法律上說,「一國兩制」與香港回歸毫無關係,起決定作用的,是十九世紀末英國與清政府簽訂的那張租約。「一國兩制」不過是爲了實現香港平穩回歸而採取的一個政治策略,這在本質上同當初設立深圳特區以在香港和大陸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帶的性質是一樣的,都只是一種策略。

一國兩制對統一的負面影響

「一國兩制」不是香港回歸的原因,更不可能成爲統一臺灣的原因,臺灣的問題比香港更特殊。香港絕大部分土地的主權始終屬於中國,由於今天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香港的回歸順理成章。但是,雖然中華民國的國際承認有限,卻無法否認臺灣無論在法理上還是現實中都屬於中華民國的客觀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在既缺乏強制性的法律約定又缺乏對方認同的情況下,僅僅作爲一種政治策略的「一國兩制」,怎麽可能成爲唯一用來統一臺灣的途徑呢?試想一下,如果臺灣宣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大陸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並承諾將以「一國兩制」或「一國一制」爲條件,僅此就要將大陸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可能嗎?

當然,大陸要以「一國兩制」統一臺灣與臺灣要統一大陸,存在著一個基本的區別,由於兩者之間規模上的巨大差異,大陸並不害怕臺灣前來統一;而臺灣對於大陸以「一國兩制」方式進行的統一,卻有著真實的恐懼,因爲那種方式的統一,臺灣人不僅一無所獲,而且將失去現有的一切。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他們就會認爲臺灣唯一的選擇就是完全獨立,以便徹底和一勞永逸地與大陸劃清界限,從此終結被統一的噩夢。

因此,「一國兩制統一臺灣」不僅不能統一臺灣,而且成爲推動台獨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或許是當初提出這一命題的人們所始料未及的。

武統如何面對臺灣民主

有人認爲,無法「一國兩制統一臺灣」,就是堵死了臺灣和平統一的道路,武力統一就成爲唯一的選擇。然而,這實際上是一種更加荒謬、更加不可行的想法,只會導致最壞的結果。先不考慮是不是有這種可能,假設大陸確實通過攻佔臺灣實現了「祖國統一」,之後會發生什麽事情,或許可以參考今天的香港。

在港島維多利亞公園的「六四」集會現場,無論從集會的規模還是現場的氣氛,都可以感受到香港人對民主的強烈訴求,感受到港人對中央政府壓制香港民主的不滿。而中央政府一向認爲,中國的現狀,或者說中國人的普遍素質,尚不足以支援一個完全的民主社會。因爲在此前進行的中國農村基層選舉中,出現了一些始料不及的問題。當然,這是否可以成爲否定中國民主化進程的理由,仍然可以討論。但是,當人們站在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裏,看著四周遠遠近近矗立著的高樓大廈,在夜色中閃爍著明亮而細密的燈光時,只會毫不猶豫地相信,這樣的一個現代化社會,本來就應該是一個民主的社會。

有人指責港人在當初不向港英當局爭取民主,而在回歸後向中央政府要民主,似乎港人今天的民主訴求有些沒有道理。這樣的指責可說是缺乏基本的常識。在殖民地時期,香港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人不是本地居民,而是作爲殖民地「宗主國」的英國,兩者之間構不成民主與否的關係,因爲作爲殖民地的香港,並不真正屬於作爲當地居民的香港人。香港回歸後,港人向中央政府爭取民主,正說明他們把香港看作是中國的一個正式組成部分,把自己看作是中國公民,而不是中國統治下的殖民地居民,再加上《基本法》中港人治港的明確表述,香港人對於民主的訴求,於情於理於法,都是說得過去的。

但這就立即帶來一個問題。如果香港沒有回歸中國,香港的民運就是海外民運,對內地幾乎沒有示範性,因爲沒有可比性。但在香港成爲中國的一個行政區域之後,香港爭取民主就立即能對其他省市起到示範作用。如果香港可以進行地方普選,其他省市,尤其是那些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爲什麽不能進行地方選舉呢?

被武力統一後的臺灣將會出現同樣的問題,而且會更加嚴重。如果大陸不允許臺灣實施民主,就會被解讀爲專制,用暴力消滅了民主;如果允許臺灣實施民主,就會對包括港澳在內的大陸各地産生強烈示範效應。這同臺灣在游離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時産生的示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武統如何面對臺灣暴亂

更嚴重的是,如果臺灣是被武力統一的,臺灣人就決不會像港人那樣只是和平請願,而必然會暴力抗爭。香港人普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一般也認同中央政府,並且似乎也沒有因爭取民主而發生過嚴重流血事件,但仍然發出了強烈的聲音。而臺灣有一半人不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另一半人甚至不認同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在大陸武力攻佔臺灣並導致人員重大傷亡和財産巨大損失的情況下,臺灣人決不會産生「統一」的喜悅,而只會産生亡國之痛,由此産生的仇恨,是任何辦法也無法消彌和化解的。

一旦臺灣發生連綿不絕的暴亂,大陸將陷於無所適從之中,如果以鐵腕手段鎮壓,將引起國際社會干預,甚至不排除美國等西方國家因此下決心搞垮中國;但除此之外,又沒有別的辦法能夠解決問題,除非退出臺灣。到那時候,大陸將真正處於進退兩難無計可施的境地。

臺灣的暴亂也必然會波及大陸。今天的大陸各地存在許多社會矛盾,如果已經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臺灣地區發生持續暴亂,就會産生示範作用,一旦各地政府應對失當,動亂就會在全國蔓延。中國統一臺灣,本來是爲了圓崛起強盛之夢,但武力統一臺灣,只會斷送掉中國真正崛起的機會和夢想。

武力統一臺灣如果不成功,中國將因此永失臺灣,中國周邊就會出現又一個高度敵視中國的國家;如果成功,中國將陷於無窮盡的動亂乃至暴亂之中,從此失去「和平崛起」的天賜良機。因此,無論「武統」成功與否,都只會帶來最壞的結果。

兩岸互認是實現和統前提

既不能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和平統一臺灣,又不能武力統一臺灣,是否意味著臺灣只能獨立?情況並非如此。臺灣問題的解決,實際上存在著諸多選項,也存在諸多可能。

與那種認爲和平統一已經無望,動武是唯一選擇的看法正相反。實際的情況是,動武無法解決問題,而如果兩岸最終能夠統一,就必定是以和平的方式實現。而要實現和平統一,兩岸的相互承認就是首要的前提,如果雙方互不承認對方是一個對等獨立的實體,一切就無從談起。

雙方相互承認的關鍵在於大陸。此前大陸延續內戰思維,一直把臺灣看作是一塊尚未解放的土地,把國家統一等同於將臺灣攬爲己有,導致和平統一走入死胡同;眼見和平統一無望,又一廂情願地寄希望於武統,走進了另一個不通的死胡同。正是這些無助於統一的政策,既浪費了寶貴的時機,又導致臺灣民衆的不斷疏遠,使失去臺灣的可能性越來越真實地呈現在面前。

雖然當前統一的情勢不容樂觀,但只要兩岸還沒有以不可逆轉的方式最後攤牌,統一的可能性就始終是存在的,而要實現統一,一個決無可能缺少的前提就是兩岸相互承認。

如果大陸還想與臺灣統一的話,就必須承認中華民國的客觀存在,承認中華民國的主體地位。當然,這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但並不是不可解決的,其中,某些問題可以事先以雙方約定甚至條約的方式作出解釋和限制。對大陸而言,雖然因此作出了讓步,但卻打開了一扇真正能夠通向國家統一的大門。

在今天的情勢下,大陸承認中華民國,不僅是實現統一的必要前提,是真正走向兩岸統一的第一步,也能夠有效地抑制一個「臺灣共和國」的出現。如果大陸仍然堅持以前那些被證明是行不通的政策,仍然視而不見地拒絕承認對岸的中華民國,就必定會讓希冀兩岸統一的廣大海內外中國人懷疑其實現國家統一的誠意。

(《爭鳴》雜誌2004年7月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