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話劇《茶館》在台灣受歡迎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7月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王怡茹7月5日台北報導)中國大陸戲劇界龍頭,北京人民藝術團7月1日到8日在台北演出老捨的經典話劇《茶館》,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未受政治影響 拉進兩岸距離*

仲夏夜,台北的國父紀念館非常北京。老北京的口氣,述說著老北京的故事。

在兩岸民眾為了政治原因一會兒抵制張惠妹,一會兒抵製成龍的緊張空氣下,台北國父紀念館裡幾乎坐滿的兩千多名觀眾給北京人藝的掌聲顯得很慷慨。這時候,北京和台北之間只有一個舞台的距離。

*眾人觀後感*

看戲的孫太太簡單的說明了她所理解的《茶館》,「就是壞人抬頭了,好人餓死了。」

她說,「我是民國6年出生,我瞭解的是民國12,13年,就是這個樣子。軍閥割據,欺壓平民,民不聊生。茶館是什麼人都進去喝茶,聊天,講是非。」「完全和我以前看到,聽到的差不多。(記者:以前曾經看過這樣的戲嗎?) 在台灣50年只有這一次看到這樣。」

台北市民楊佳翰也是第一次看大陸劇團的演出。楊佳翰說,「 當然有他的味道在。這樣的故事如果讓本地演員演,就會有一定的落差。」

北京味十足是優點,但有時也會造成困擾。擔任教職的李逸琦說。「剛開始語言上有點問題,尤其講得快的時候。中間有些不是北京話的時候比較辛苦。」

*時空雖遠隔 觀眾入戲深*

雖然是將近50年前的劇本,故事發生在台灣觀眾並不熟悉的時空,清末民初的北京。但是老捨筆下的角色都仍然能夠緊緊牽引著老少觀眾的情緒。在劇末,小流氓小劉麻子進房間去找茶館王掌櫃的那一刻,全場觀眾竟然不約而同的低聲說著「他死了。」可見入戲之深。

出演「常四爺」的大陸國家一級演員濮存昕已經是10年來第四次來台灣演出。他將中國戲劇和英國莎士比亞,美國百老匯相提並論,認為都能夠為台灣觀眾所接受。而老捨的劇作深刻,在不同的時代都富有意義。

濮存昕說,「比如伊拉克也好,世界上最痛苦的地方,人的善良是永恆的,人求生存的精神是永恆的,需要文藝的讚美。所以老捨的茶館是經典,經得起時間地域的檢驗。我相信這個戲是永遠演下去的,換多少代的演員都會演下去。」

*時代特色和傳統本色*

茶館的永恆性也存在於導演表現的手法,已經是第三次復排的茶館經歷了加入革命思想的60年代,又回到老捨的原著。濮存昕注意到,今天北京的茶館,其實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台灣的茶文化。

那麼《茶館》的下一步會不會也表現出這樣的時代特色?茶館的導演林兆華說,「我不會那麼作。北京地域的特點,你弄成一個像洋咖啡館,你何必做這個?洋咖啡館的表現方式可能比這個更活躍,也許有的年輕人做得更好,不一定要這個茶館。」

對於茶館在台北的成功,林兆華感到很訝異,他歸功於經典的劇本,優秀的演員和富裕的國家財政支持。在和台灣劇場工作者交流的過程中,他發現台灣劇場日益成熟,也有演出茶館的水準,但是仍然存在一個考驗。

他說,「就是大的資金,要有這麼多資金去作。就是有資金也得考慮演出的收入能不能平衡。這是一個大問題。所以台灣的戲劇人在經濟上面臨一個考驗和困難。」

*經濟問題困擾兩岸劇場合作*

經濟問題甚至超越政治,成為兩岸劇場合作的阻力。林兆華說,「現在兩岸文化交流很方便,(記者:有計劃嗎?)現在目前還沒有計劃,有願望,但是都存在經濟問題。」

老捨在1958年完成《茶館》的劇本,以來往茶館裡三代人物的悲歡離合,表現清末民初中國紛亂的時代悲劇。

這次演出的茶館是北京人藝1999年復排的,擔綱演出的全部是一時之選。除了濮存昕之外,著名演員梁冠華出演王掌櫃。國家一級演員楊立新出演民族實業家『秦二爺』。馮遠征,何冰等演員也參加這次的台北演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黃曉敏:我思,故我在!
茶館導演林兆華及演員梁冠華抵台七一演出
韓籍啦啦隊員李多慧 首次坐上主播台還演8點檔
受韓國知名YT青睞 陳勢安獲邀上街快閃演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