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葉:試一下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中國是時候了

滄海一葉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9月22日訊】九月十五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官方舉辦“首都各界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五十周年”大會時,發表了演講,以此回應越來越多要求“黨內民主”與“政治改革”的呼聲。胡錦濤在演講中指出:中國目前實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歷史證明,在中國照搬西方政治體制的模式是一條走不通的路!中國目前實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人民不知道這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在哪。

的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五十年了,經過了那麼多次的政治運動還能保存下來,是不容易,但這不能證明人民代表大會的強大生命力。在中國的歷史上出現過幾個生存了數百年的朝代,如唐、明、清,最遲從秦始皇稱皇開始到清王朝的滅亡,不管朝代如何變化都是封建制度,秦始皇到清王朝的滅亡有多少年,不下二千年,五十年跟二千年有得比嗎?根本就不在一個級別上,當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還可能存活一段長時間,我們能等上二千年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生命生強大嗎?顯然是不能的。

再說了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什麼時候是生著的,沒有,絕對沒有,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一種擺設,是一個道具,用以顯示中國的民主。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就在於能讓它自己任命的國家主席讓毛澤東要怎樣就怎樣,只至死,就死了都還不可以用自己的真名火化,普通人就不敢想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在於自己制定的各種法,包括憲法在內可以讓人或其他組織肆意違反它,破壞它,卻沒有辦法對違法者加法制裁。老百姓任人欺壓卻不能通過代表人民的人民代表大會伸冤。

這就是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讓獨裁者高興,讓人民痛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讓惡人開心,讓善良的人民流淚。這樣子的優越性,不要也罷。

歷史證明,在中國照搬西方政治體制的模式是一條走不通的路。

這是撒謊–歷史從來就沒有證明過西方政治體制的模式在中國是一條走不通的路。是的辛亥革命是推翻了清王朝,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但不管是孫中山先生本人,還是蔣介石都沒有在中國建立過西方政治體制的模式,孫先生的“革命善末成功,同志乃需努力”也證明了辛亥革命沒有建起立資產階級共和制,蔣介石忙著打日本跟內戰,也沒有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制,代表無產階級的中國共產黨更沒有了,用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歷史命運,未能保障人民的權利,論證在中國照搬西方政治體制的模式是一條走不通的路簡直是無稽辶談,是無恥的、可笑的。

今天的西方民主政治活生生的的證明了可以保障人民民主。中國絕不能例外,現實也證明了所有的不走民主政治的權政都是獨裁的政權,是不能代表人民,不能保障人民權利的。

胡強調“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都要模範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國家政權機關領導人員要經過人民代表大會的法定程式選舉和任命,並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監督”。同時胡還說:“中國共產黨對人民代表大會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而中國共產黨關於國家事務的重要主張,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範圍內的、需要全體人民一體遵行的,要做為建議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使之經過法定程式成為國家意志。”

這兩句話是相互矛盾的。中國共產黨關於國家事務的重要主張,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範圍內的、需要全體人民一體遵行的,先遵行了,再提出建議讓其成為法,黨大於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代表人民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常務委員會還能監督什麼,党的主張成了國家意志了,人民的意志了,還要多搞出一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幹什麼!

“權力不受制約和監督,必然導致濫用和腐敗;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任務。”我是完全贊成胡錦濤這句話的。但党權是不受制約和監督的,是必然導致濫用和腐敗,今天的中國就是党權濫用,中共官員腐敗的場所;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任務在中國只能是一句空話,一句套話了。

保障人民民主靠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一條走不通的道路,不僅胡的講話證明了這一點,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最少文化大革命就沒有保障了中國人民的權利。從未試過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中國,是時候要試試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再怎麼失敗,對於普通的中國人民來說,也只能跟今天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樣的不能保障人民權利了。更何況成功率特高,先例又多–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是民主政治模式的,除了獨裁者極其擁護獨裁者外,中國沒有人會反對在中國試一下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

--轉載自《議報》164 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滄海一葉:趙燕被毆案的關鍵
滄海一葉:與網警談心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