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叶:试一下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中国是时候了

沧海一叶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9月22日讯】九月十五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官方举办“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时,发表了演讲,以此回应越来越多要求“党内民主”与“政治改革”的呼声。胡锦涛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目前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中国目前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人民不知道这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在哪。

的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五十年了,经过了那么多次的政治运动还能保存下来,是不容易,但这不能证明人民代表大会的强大生命力。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几个生存了数百年的朝代,如唐、明、清,最迟从秦始皇称皇开始到清王朝的灭亡,不管朝代如何变化都是封建制度,秦始皇到清王朝的灭亡有多少年,不下二千年,五十年跟二千年有得比吗?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当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可能存活一段长时间,我们能等上二千年来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命生强大吗?显然是不能的。

再说了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什么时候是生着的,没有,绝对没有,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摆设,是一个道具,用以显示中国的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能让它自己任命的国家主席让毛泽东要怎样就怎样,只至死,就死了都还不可以用自己的真名火化,普通人就不敢想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在于自己制定的各种法,包括宪法在内可以让人或其他组织肆意违反它,破坏它,却没有办法对违法者加法制裁。老百姓任人欺压却不能通过代表人民的人民代表大会伸冤。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独裁者高兴,让人民痛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恶人开心,让善良的人民流泪。这样子的优越性,不要也罢。

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这是撒谎–历史从来就没有证明过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在中国是一条走不通的路。是的辛亥革命是推翻了清王朝,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不管是孙中山先生本人,还是蒋介石都没有在中国建立过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孙先生的“革命善末成功,同志乃需努力”也证明了辛亥革命没有建起立资产阶级共和制,蒋介石忙着打日本跟内战,也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代表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更没有了,用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未能保障人民的权利,论证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简直是无稽辶谈,是无耻的、可笑的。

今天的西方民主政治活生生的的证明了可以保障人民民主。中国绝不能例外,现实也证明了所有的不走民主政治的权政都是独裁的政权,是不能代表人民,不能保障人民权利的。

胡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国家政权机关领导人员要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式选举和任命,并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同时胡还说:“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而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事务的重要主张,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需要全体人民一体遵行的,要做为建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使之经过法定程式成为国家意志。”

这两句话是相互矛盾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事务的重要主张,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需要全体人民一体遵行的,先遵行了,再提出建议让其成为法,党大于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代表人民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还能监督什么,党的主张成了国家意志了,人民的意志了,还要多搞出一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干什么!

“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我是完全赞成胡锦涛这句话的。但党权是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是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今天的中国就是党权滥用,中共官员腐败的场所;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中国只能是一句空话,一句套话了。

保障人民民主靠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不仅胡的讲话证明了这一点,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最少文化大革命就没有保障了中国人民的权利。从未试过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中国,是时候要试试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再怎么失败,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民来说,也只能跟今天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样的不能保障人民权利了。更何况成功率特高,先例又多–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民主政治模式的,除了独裁者极其拥护独裁者外,中国没有人会反对在中国试一下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

--转载自《议报》164 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沧海一叶:赵燕被殴案的关键
沧海一叶:与网警谈心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