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報指反恐不能靠軍事力量懷柔手段同樣重要

標籤:

【大紀元9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4日電)俄羅斯校園人質事件最終以暴力收場,並且造成大量傷亡結果,事件引起香港輿論關注,其中明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俄羅斯、美國以至以色列如今都深陷恐怖威脅的泥淖,也證明了反恐不能單純倚靠軍事力量,懷柔手段同樣重要。

社論表示,這次普京處理武裝分子衝入學校挾持人質一事,微觀地看並無做錯,武裝分子要求俄軍撤出車臣,普京根本不可能答應,只能拖延時間,設法營救人質。在營救行動中,一定的死傷難以避免,能夠救出多數學生,已是不幸中的大幸。如果論道德對錯,首先要譴責武裝分子用槍械和炸藥挾持無辜學生,俄軍被迫還以武力,較容易得到世人同情。

然而,如果把人質事件放在反恐的大局中看,卻有許多教訓值得記取。俄羅斯憑藉絕對的軍事優勢鎮壓車臣獨立勢力,殺死大量車臣平民,摧毀當地的經濟和建設,將無數寡婦孤兒置於絕望與仇恨的深淵,孕育出大批願意成為人肉炸彈的「烈士」。

社論說,如今首都莫斯科和車臣鄰近地區的人正生活於這些人肉炸彈襲擊的陰影中,因此普京難言打了勝仗。俄國之於車臣,就像美國之於伊拉克,以色列之於巴勒斯坦,荊棘纏身,泥足深陷,明顯說明了單靠軍事力量解決不了問題。

社論認為,中國大陸在新疆和西藏也面對分離主義者的威脅,美俄在反恐方面的經驗很值得北京政府反思。

成報的社論表示,俄羅斯的挾持學生及家長事件,昨日終於上演了觸目驚心的一幕。官方採取武力營救人質,一時間槍林彈雨,驚叫連天。這已不是俄羅斯第一次發生的同類事件了。

社論指出,當大家悲天憫人的時候,必須深入探討這類暴力事件背後的蘭因絮果。以俄羅斯的具體情況而言,可以說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兩者混在一起,衍生了幾何級數的破壞作用,不單影響俄羅斯本國的安定,也影響到其他國家的安全。

星島日報的社論表示,這次的對峙如莫斯科歌劇院人質事件以悲劇了結,普京無法減少死亡人數,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也不見得好。他的強硬政策雖然會得到俄羅斯人的支持,但背後已暴露出他的管治弱點。

社論指出,歌劇院和學校兩次挾持人質,都是涉及數十名武裝分子的大型行動,情報人員卻未能防患未然。普京本身是從冷戰期間令人喪膽的情報部門出身,實在沒有顏面見江東父老。普京政府面對財困,缺乏資源加強保安,要是不幸再發生幾次類似事件,將動搖國民對他管治能力的信心。

社論認為,這次事件雙方雖曾一度展開談判,最終仍以衝突收場。國際原則是不向恐怖主義讓步,普京作風更加不會妥協,最令全球哀悼的是事件導致罕有的大規模死傷。莫斯科和車臣的關係繼續惡劣,車臣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俄羅斯人民也要在恐怖主義陰影下生活,實在是兩地平民極大的不幸。

相關新聞
布什承認反恐戰爭無法取勝
美國共和黨全代會政綱提到保衛台灣
澳洲購買歐洲重型直昇機 汰換美製黑鷹中隊
俄空難事件向普京敲響警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