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年輕學者陳榮凱期許厚積而薄發貢獻社會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7日報導】2005年台灣十大潛力人物專題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七日電)榮獲二○○四年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才三十五歲的國立台灣大學數學系教授陳榮凱,可說是台灣最有潛力的人物之一。

五十九年次的陳榮凱,台大數學系畢業後,就到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 (UCLA) 留學,五年取得數學博士後立即回國,先在國立中正大學數學系任教,九十二學年度轉任國立台灣大學數學系。

陳榮凱一臉白淨斯文的學者模樣,不仔細端詳,還不知道他四百多度近視眼鏡後面的右眼失明。他說生下幾個月就右眼失明,母親也不確定是否因為家裡附近蓋房子使他眼睛被沙子吹傷,醫生看診也未留下證明,因此在他中小學成長階段,被同學嘲笑是獨眼龍,但他從小學業表現出眾,也有同學叫他「電子頭腦」或「阿凱幫幫主」,再稍微長大,他就看得開了!

在四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三,陳榮凱從小最沈默寡言,但各方面發展都很均衡,父母對他沒特別煩心,讓他能順著興趣發展,高中時就決定走數學之路,即使聯考成績可上當時第一志願台大電機系,他仍選擇台大數學系──他認為這與天份較無關,與個性較有關。

一頭鑽進數學研究,陳榮凱的目標是做個數學家,他說數學研究之路很寂寞,不論做多少,沒證明出來就是零,苦勞也沒用,但如果二十年後他的數學研究成果能夠留下一些定理,有人在用,在他不預期的角落,有人看他的研究成果,與他溝通,他就滿足了!

陳榮凱也說,台灣的數學發展傳統尚未建立,中國大陸經過戰亂與文革,數學發展不比台灣好,因此台灣希望向日本看齊;從華人來說,大陸剛過世的陳省身,微分幾何師承法國數學家,並未完全建立學派,香港的丘成桐是唯一獲得國際數學界最大獎的華人,在微分幾何的幾何分析上,比較有建立一派的架式。

一直鑽研代數幾何,陳榮凱在代數幾何的分類上已有些結果,他說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向遠處,主要是想瞭解所有感興趣的東西,就會努力去分清楚,知道有多少東西,而找出一些結果,對於過去看不清楚、較難處理的某一類幾何物件,也可較有效的去看清楚。

身在數學的學術研究象牙塔中,陳榮凱暫時沒把觀察的觸角伸向社會,不過,高中時代正逢民進黨成立,挑戰威權體制的理念,令他相當認同與支持政黨輪替,現在專心做學術研究,也是要累積本身深厚的實力,等待有朝一日可以「厚積而薄發」,充分發揮潛力,對社會有所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