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問題存在高度風險

標籤:

【大紀元1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任紋儀台北特稿)本月初中國人口正式突破十三億大關,意味著中國人口問題將遭逢更嚴峻的挑戰。根據聯合國預測,二十一世紀中國將面臨總人口、勞動年齡人口和老齡人口等三大高峰,如果無法及時妥善解決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降低流動人口規模及提升人口素質,中國人口問題將存在高風險。

十年前,當北京市婦產醫院誕生全中國第十二億名新生兒時,專家曾預測中國人口從十二億成長到十三億大約只需六年時間,而今整個時程往後推遲了四年,中國相關官員普遍宣稱是計畫生育政策發揮預期效果。

不過,根據中國人口統計年鑑資料顯示,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四年,中國人口從五億增加到七億,每增加一億人平均需要七年半的時間。從一九六四年至一九七四年,中國人口又從七億擴增為九億,每增一億人所需時間縮短至五年。接下來從九億到十億、十億到十一億、十一億到十二億,中國人口每增加一億,都各用了七年左右的時間。

在總生育率方面,一九七○年中國出生率是千分之三十三點四三,二○○三年下降至千分之十二點四一,如果單從數據上看,中國從七○年代實施的計畫生育政策,似乎對控制人口增長展現一定成效。

但是,十三億人口仍是龐大的數字,佔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人口還會以每年八百萬人至一千萬人的速度遞增。

中國國家人口計生委主任張維慶表示,中國大陸仍然面臨人口總體素質不高、流動人口規模龐大、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貧困人口脫貧困難、愛滋病及其他傳染性疾病滋長蔓延等五大難題。

目前中國流動人口數量,從一九九三年的七千萬人快速增長到二○○三年的一億四千萬人,等於十年內成長一倍,超過中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中國人口流動特色是由鄉村流向城市、由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向經濟發達地區,由中西部流向東部沿海地區,並出現擴大趨勢。這群龐大的流動人口,不但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還是人口政策的「死角」。

此外,中國傳統文化中只有男孩才能傳宗接代的觀念,以及農村地區偏好生育男孩以從事體力勞動的需要,也使得中國大陸出生人口性別比例持續升高。二○○○年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為一一九點九二比一○○,較一九九○年第四次普查時上升,也嚴重偏離正常值近十四個百分點,已成為人口問題一大隱憂。

「多子多孫多福氣」是中國傳統社會普遍的價值觀,而「人多好辦事」更是中共建政初期領導人的迷思,但中國基本國情卻是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資源相對不足。

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提出,中國人口承載量最高上限是十六億人,最合適的人口數量是七億人。

儘管目前中國人口增長速度有所下降,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口研究所教授段成榮認為,人口增長特性就像汽車踩了煞車卻不會馬上停一樣,未來二十年到三十年,中國人口還會繼續保持增長,短期內不致出現人口減緩趨勢,相關部門強調計畫生育的基本政策還需長期堅持。

人口問題是制約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除了降低人口增長率外,中國還要穩定低生育水平,隨時注意生育率反彈和人口環境惡化,又要解決人口素質、人口結構與人口分布等矛盾和問題。如何控制與處理日益嚴峻的人口問題,包括建立民眾正確的生育觀念、完善人口政策、徹底落實執行,已對中共政權形成極大考驗。

相關新聞
內地人年內或可自助通關到港澳
集團、跨國、網路 台灣前年「罪」猖狂
伊拉克將建立失蹤人口中心
8招停看聽 不讓愛心變痛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