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靈:政治高壓從軟硬兩手變成了一味硬壓?

——從老左派與民族主義者的失語說開去

湘靈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29日訊】最近的海外中文媒體與網路,幾乎全被趙紫陽先生逝世的有關消息與評論所淹沒,布什就職演說中那句重要的表態──「美國的政策是追求和支持民主運動與制度在每個國家和文化的發展,最終目標是結束我們這個世界的專制暴政」──本應該引起的關注也被這一消息覆蓋,而中國國內的媒體則正在熱火朝天地發表各種言論,批評布什總統的就職演說,認為美國試圖強行推行美國的民主價值觀,就是霸權主義外交政策的體現。

  從中國當局面對前總書記趙紫陽逝世那種遲緩且極不得體的應對,包括對悼念趙紫陽人士的抓捕與暴力毆打,可以發現中國最高層領導胡錦濤甚至連江澤民那點「與時俱進」的機變與權謀都沒有,變成了「以不變應萬變」的僵硬打壓。中國政府這一表現再次證明,這位由鄧小平隔代指定的接班人沒有足夠的應變能力駕馭中國這駕越來越狂暴的馬車。

  胡錦濤接任大位之初,他所發表的西柏坡講話,曾給不少持毛式左派立場及民族主義立場的知識界人士鼓起了希望之翼:政府既然痛恨鼓吹自由主義的知識份子,我們從西柏坡精神延伸開去,一切都以毛式語言包裝,宣傳毛澤東時代的左的意識形態,大概正合聖意?政治圓桌上該有我們一杯茶了吧?而持民族主義立場的一些學者,尤其是一些有留學歐美經歷且專研國際關係的學者們,也認為自己看準了中央的棋步:在國際社會,中國的主要任務不就是要聯歐制美,反對霸權主義嗎?那些為了利益的暫時合作只是我們的外交策略罷了,這些學者們於是大談特談美國的民主制度如何虛偽,人權外交的實質如何如何,將新華社的官式宣傳包裝上許多現代國際關係的學術語言,再加上從美國雜誌上販來的一些政治花絮與「內幕」,用這種方式配合中央的外交政策,總能夠將我們吸納進入智囊班子了吧?我們有留洋經歷,作花瓶比國內那些土八路總要好看多了吧?而鼓吹現代仁政與威權統治合理性的學者們想的當然更美:中央既然討厭鼓吹民主自由的自由主義知識份子,我們就為專制統治美言吧,先用「現代威權政治」替代已經臭不可聞的「專制政治」,再從民主政治不適合中國國情入手,將這篇讚美威權統治的文章做足。批判威權的人討厭,為威權政治美容的化裝師總需要一兩個吧?

  應該說,這幾類知識界人士的想法也有現實依據,至少江澤民與胡錦濤權力交替時期,學者進中南海講課,不僅僅是幾位有此「殊榮」的學者本人表示激動,更有上百家媒體那無比激動的報導所放大的示範效應,激起了不少有智囊情結的學術界人士的邀寵之心。但未曾料想到的是,胡總書記用甚麼人心中自有「法度」,對上述幾類學者們都不買帳,這「法度」就是《人民日報》按照中央意圖發出來的聲音。先是威權統治的鼓吹者在權勢之門前徘徊卻無法進入,迫使部份曲阿附世者暫時止住了腳步;繼而是鄭州一個在毛澤東雕像前獻花、借懷念毛表示對現狀不滿的老工人被當局判刑,冷卻了老左派的一腔熱腸。更有意思的是任職於國家安全部屬下的國際關係研究所的學者張某某,一向積極反對美國霸權主義,大唱民族主義高調,一不小心在一篇文章中得罪了外交部,外交部一狀告到胡錦濤處,認為張的文章妨礙了中國的外交,胡立即予以毫不留情的懲罰,不僅張本人丟了飯碗,還連帶其妻一併失去工作,並被勒令限時限刻搬出單位分配的房子。此番殺伐,讓眾多拍馬屁者都不敢再貿然伸手,以免馬屁拍到馬腿上。

  於是知識界人士真正感到了恐懼,既然跟隨主旋律的大方向,走出自己的一點小舞步都動輒得咎,那他們只能接受一條路:從此以後按《人民日報》的鼓點起舞,《人民日報》讓大家說「白」,大家就不能說「象牙白」或「米白」,《人民日報》說大紅,任何人就不能說「玫瑰紅」或「棗紅」。對於多少知道自由民主為何物的知識人士來說,做這種只能學舌的鸚鵡多少會感到羞辱,對胡總書記心嚮往之的「北韓模式」也無法接受,於是他們對胡總書記開始心生怨懟:我們不就是想為您的施政理念做些好看點的包裝,讓外國人看到我們中國有思想自由與言論自由,您怎麼能這樣不理解我們的一片苦心呢?

  行至雲盡處,方看景色新。中國歷史上的任何變革都是危機推進型,江澤民那種與時俱進的政治思路與軟硬兼施的控治策略,倒是更新了中國共產黨政權的統治基礎,在某種程度上緩和與化解了危機。而胡錦濤這種左右均開硬弓的霸王手法,惟一的效果是使更多的人幻想破滅。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紅朝謊言】「三年自然災害」來龍去脈解密
湘靈:中國特色:由政府財政列支的「NGO」 
湘靈:中國政府為何熱衷直接操辦NGO?
湘靈:中國問題非「人民思想有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