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黃金地下道 北市府興建 43.5米要價2.37億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劉榮、王昶閔╱台北報導〕蓋一座人行地下道,要花多少錢?由台北市政府養工處發包興建,連接中山南路、常德街口台大醫院新舊院區的常德地下道,短短四十三點五公尺,竟然要花費二億三千七百萬元,這座地下道從九十一年起興建,預定明年九月才會完工,長達約四年的工期已可在台北市興建一條捷運線。

台北市議員徐佳青、周威佑、李建昌昨天前往常德街口會勘這座「黃金地下道」,抨擊台北市政府年年哭窮,卻是一年到頭在亂花錢;根據議員估算,這座配備電扶梯、升降電梯、號稱台北首座電動地下道,平均一公尺的造價就高達五百四十六萬元。

徐佳青表示,原本的設計是要連通台大醫院新舊院區,但因台大醫院地下室空間不夠,舊院區的建物又老舊,即使養工處配合縮小地下道規模,還是不行,而地下道也未與台大醫院捷運站連通,完全不能嘉惠行動不便的民眾或病患,況且台大醫院新舊院區本有景福通道,市府根本是多此一舉。

徐佳青痛罵,行動不便的民眾,從捷運站出來,必須先步行一百公尺平面道路,再走進常德街地下道,以穿越中山南路,再爬上地面,飽受折騰,而一般民眾直接走行人穿越道就好,不用爬上爬下,所謂無障礙環境設計,根本是空談。

周威佑也指出,同樣是近年來興建的地下道,今年五月完工的中山北路四段、通河街口人行地下道,全長七十四公尺,工程費二千二百多萬元,平均每公尺造價不過卅萬元,將來常德地下道完成,恐怕將成為馬市府任內又一項浪費公帑的代表作。

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昨天表示,台大醫院前的常德地下道與台北榮總新落成的地下道一樣,都是台北市長馬英九在選前做出的競選承諾。

——————————————————————————–

專家觀點╱高出行情 應有其原因

〔自由時報記者陸敬民╱台北報導〕「黃金地下道」引起外界側目!專家透露,北市養工處指稱「黃金地下道」採用管幕工法,其實早在二、三十年前的高雄火車站地下道工程便採用過。

曾擔任台北一○一營造廠安全副所長的熊谷組主任技師林培元指出,管幕工法並非尖端技術,工程成本也不會太高,但短短四十三公尺竟然花了二億三千七百萬元,高出一般行情,內中應該有別的原因。

林培元推測,由於這一帶鄰近淡水河道,土質鬆軟,地下水位較高,且中山南路、常德街口也是水電和電信管線最複雜的地方,排除這些管線障礙需時間及金錢。但二億三千七百萬元是怎麼算出來的?林培元認為,每件工程條件都不同,恐怕只有養工處自己知道。

——————————————————————————–

北市養工處說法╱地質特殊 施工難度高

〔自由時報記者劉榮╱台北報導〕針對市議員質疑常德地下道不符效用,台北市政府養工處副總工程司智台興表示,這項工程位於交通要衝、交通繁忙,且地下有滲水性砂土地質,必須使用特殊的「管幕工法」,先行改良地層,才會一年施工只能推進十多公尺,工程非常困難。

智台興表示,一般地下道工程大約需要三千萬元經費,採明挖或覆蓋法,但中山南路與常德街口交通流量太大,只能採地下工法,把當地交通與環境安寧所受衝擊降到最低。

至於地下道無法與捷運站連通,智台興說,養工處原有意利用台大醫院興建地下商店街時,一併施作地下道連通,但後來商店街構想並未完成,連通工程也無疾而終。

智台興表示,如果與捷運站連通,整座地下道將長達一百公尺,一旦完工通行,行人可能會覺得很有「壓迫感」,而且地下道連通,必須開挖深達地下三層,在施工困難度上及工程經費,恐怕只會更高。

——————————————————————————–

焦點評論╱凱子沒有哭窮的權利

自由時報記者劉榮╱特稿

有限的資源,有沒有花在刀口上?一條四十三點五公尺長的地下道,花二億三千七百五十萬元來蓋,到底算不算貴?行政機關與民意機關看法不同,但民眾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指標。

每年一碰到預算會期,馬英九到市議會向朝野議員爭取預算支持,都不忘強調市府財務狀況大不如前,一再放低姿態拜託議會高抬貴手,但預算一過關,市府花錢卻又絲毫不手軟,北市府各單位近年來,一再被踢爆投入大筆預算在毫無效用的公共建設上,即是不爭的事實。

就拿北市府工務部門來說,往往一整年的預算加總,全台近半數縣市全年度的預算,都難望其項背,決策者在決定預算分配時,若未做好周全的效益評估,搞得工程愈大,只會讓這些好大喜功的建設,變成一個個錢坑。

「黃金地下道」絕對不是單一個案,北市各大路段同時設有地下道、天橋及人行穿越道的比例,估計至少高達四成,在行人路權觀念逐漸高張後,一座七、八千萬元的電動天橋,工務單位預算照編、照蓋不誤。

一般民眾對龐大如天文數字政府預算,其實沒有多大概念,政府對預算的管控能力,反映在施政上,跳脫不了搞建設才算有政績的心態,像個凱子一樣花錢的政府,就算再怎麼會哭窮,早晚讓人看破手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