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須縮小城鄉居民之間巨大收入差別

【大紀元11月15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希望採訪報導)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星期一的一份報告說,中國必須縮小農村和城市居民之間的巨大收入差距,並改善農業生産領域的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對勞工和土地市場的控制,造成資源的分配極不合理,以及城鄉居民之間收入的巨大差距。報告說,中國政府應該放棄或放鬆對鄉村居民進入城市並永久居留,以及對土地市場和土地租用權的行政阻礙。

「經濟與發展組織」的報告還說,中國的戶口制度阻擋了農民向城市的合法流動,而同時政府又將土地承包延長了30年。由於農民不具有對土地的所有權,這限制了土地租用權的轉讓。

加拿大西安達略大學的經濟學家許滇慶博士對此解釋說:

許滇慶:「中國的土地,現在農民的產權並不清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農村勞力的生產效率一旦提高,用不着這麼多勞力;西方的土地可以買賣,農民把地賣了,得到一筆錢,就可以到城裡去了;而中國呢,土地是不可以賣的,同時因為不可以賣,沒有辦法說種田能守,我多買點地,集中起來,種上幾百畝,不是效更高嗎?

但他不能買賣,也不能集中,這就妨礙了進一步勞動分工和產業升級,形成一個障礙。農民不管有事做沒事做都要固定在他的土地上,巴掌大的地,一年也幹不了幾個月就沒活了。很明顯的,這是對社會、生產性資源的一個浪費,效益不高。」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報告說,根據世界銀行「一天收入一美元」的貧窮定義,中國的農村貧窮人口2000年達到了8800萬人。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近公佈的數據,中國人口中最富有的10%控制全國財富的45%,而最貧窮的10%只擁有1.4%的財富資源。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中國政府和經濟問題專家楊大力認爲,中國在可預見的將來還不能允許土地私有化—-

楊大力:「我覺得非常難,實際上,這是中國改革的一個癥結。最初之所以沒有走到這一步,也是因為當時各種政治力量的較量;大家認為農村實際上還是要集體。在當時的情況下,大家找出一個折中的辦法,一方面土地集體了,但是土地又可以承包給個人使用,這是一個折中的方案。」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建議,爲了緩解農村和城市居民收入差別巨大的問題,中國政府應該向8億農村人口提供較好的教育,健康衛生服務以及社會保險福利。它還建議中國的農業政策應該符合將農村經濟融入國家總體經濟發展進程的這個目標。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是由世界三十個經濟最發達國家組成的。其亞洲成員國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中國目前還不是成員國。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組圖:中國民工生活寫實
沈良慶:生死榮辱背後的專斷意志
蘇州襲擊事件後 旅居上海的日本人提高警覺
【新聞大家談】美國會眾院通過重磅法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