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爭鳴 支持爭鳴

1977-2005《爭鳴》創刊二十八周年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11月7日訊】我們支持《爭鳴》繼續為促進中國民主化而奮鬥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爭鳴》月刊在香港創刊,現已屆滿二十八週年。在過去的二十八年中,《爭鳴》一貫以促進中國民主化為宗旨,提供中國大陸關於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被封閉的信息,同時發表學者專家有關大陸、台灣、香港、海外和國際社會的政論和評析文章,讓讀者深入瞭解兩岸三地及海外情勢。因此,《爭鳴》廣受讀者歡迎,二十多年來一直是香港及海外發行量最大的中文政論雜誌,亦是最有影響力的民間刊物之一。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中國大陸至今,雖有強大的政治壓力,《爭鳴》不但實現了「跨越九七」的承諾,而且堅持傳播自由民主理念,繼續在香港為報道及批評由於一黨專政、缺乏民主監督機制而產生的貪污腐化及其他種種弊病和錯失。《爭鳴》肩負起對中國進行輿論監督與批評及鼓吹民主化與自由化的歷史任務,獲得海內外各方的肯定。

因此,我們強力支持《爭鳴》繼續為促進中國大陸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而奮鬥。

(排名不分先後)
余英時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夏志清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丘宏達 (馬里蘭大學教授、世界國際法學會前會長)
劉述先 (前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現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林培瑞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方勵之 (美國阿里桑那州立大學教授)
卡爾‧克拉克 (美國奧爾本大學政治系教授、系主任)
翁松燃 (台灣暨南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前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威廉‧卡本特 (美國史丹佛國際研究所研究員)
黛比‧布朗 (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員)
楊力宇 (美國西東大學教授)
傑敏斯‧羅賓森 (美國西佛里達大學教授、校長1978-88)
唐姆斯‧白樂斯 (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教授)
蘇紹智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普林斯頓中國學社主席)
郭羅基 (哈佛大學法學院資深研究員、前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教授)
戴豪興 (加州大學教授)
茅國權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教授)
陳博中 (美國奧克斯特州立大學教授)
朱永德 (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教授)
蔡文輝 (美國印地安納州立大學教授)
劉遐齡 (美國北卡洛拉州立大學教授)
黃本功 (澳洲墨爾本大學教授)
吳國光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中國研究及亞太關係講座教授)
潘鳴嘯 (法國巴黎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現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
白 夏 (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黎誠信 (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教授)
楊秩華 (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退休教授)
李少民 (美國歐道明大學教授)
黃偉悌 (芝加哥市立大學教授)
趙 林 (台灣文化大學教授)
鄭宇碩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丁 偉 (香港浸會大學教授)
孫文廣 (山東大學教授)
劉大生 (江蘇省行政學院教授)
張錦華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所長)
張清溪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明居正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文貫中 (美國三一學院經濟學教授)
孫國棟 (前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主任)
焦國標 (美國民主基金會訪問研究員、前北京大學副教授)
陳宗頓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員)
高輝陽 (日本大阪國際大學教授)
錢懷德 (美國阿岡國家實驗室研究員)
余健文 (美國勞倫斯國家實驗室研究員)
阮 銘 (台灣綜合研究院顧問)
張 煒 (劍橋大學中國經濟中心主任)
劉軍寧 (中國文化部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程惕潔 (澳門大學社會人文學院副教授)
陸錦林 (西班牙德拉古拉大學教授)
林 牧 (前胡耀邦秘書)
李 普 (北京政論家、資深新聞記者)
戴 煌 (前新華社資深記者)
司徒華 (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支聯會主席)
李柱銘 (香港立法會議員)
劉慧卿 (香港立法會議員)
何俊仁 (香港立法會議員)
克萊本‧培爾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1991-97)
法蘭‧斯可 (美國新澤西州眾議院議長1988-92)
陳玉駒 (紐約中華公所主席)
關啟宗 (加拿大中華總會館理事長)
沈為霈 (英國僑領、世界台商總會前副會長)
朱建人 (荷蘭榮光聯誼會理事長、世界僑聯總會常務理事)
錢樂生 (薩爾瓦多僑領、中美洲六國暨巴拿馬僑聯總會前會長)
劉慕英 (非洲僑領,南非工程師)
章辭修 (巴拿馬僑領、中美洲六國暨巴拿馬僑聯總會榮譽會長)
李 勇 (大紐約地區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秘書長)
趙文笙 (美東聯成公所主席)
黃玉振 (紐約中華公所秘書長)
于金山 (紐約中華總商會董事長)
雷卓文 (紐約中華總商會副董事長)
陳一諮 (美國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嚴家祺 (中國社科院政治研究所前所長)
司馬璐 (中共黨史專家)
戈 揚 (北京《新觀察》前主編)
劉曉波 (北京政論家、作家)
余 杰 (北京政論家、作家)
俞梅蓀 (北京法律工作者)
李進進 (紐約律師)
浦志強 (北京人權律師)
童 屹 (紐約律師)
陳破空 (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劉賓雁 (作家)
古 華 (作家)
羅 孚 (作家,前香港《新晚報》主編)
武宜三 (香港時事評論員)
葉抗冬 (香港作者)
田 楓 (香港作家)
蘇曉康 (作家、《民主中國》網站發行人)
余世存 (北京作家)
孔捷生 (作家)
謝 泳 (山西作家、《黃河》雜誌副主編)
王 怡 (四川作家)
鄭 義 (旅美作家)
黃 翔 (詩人)
郭 軍 (大紀元時報總編輯)
吳英毅 (台灣立法院立法委員、國民黨中央委員)
吳松柏 (台灣立法院立法委員、國民黨中央委員)
童惠珍 (國民黨中央委員)
李明星 (國民黨中央委員)
薛盛華 (國民黨中央委員)
范揚盛 (美國台灣同鄉聯誼會前會長、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宋永毅 (美國21世紀中國基金會主席)
林保華 (政論家)
楊月清 (全僑盟紐約支盟理事)
莊思明 (前新華社記者)
陳前光 (日本僑領,專欄作家)
洪哲勝 (美國民主亞洲基金會主席)
蔣亨蘭 (美國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會長)
朱林驥 (台灣行政院僑委會僑務委員)
張世民 (台灣行政院僑委會僑務委員)
楊 揚 (台灣親民黨全國委員會委員)
張昭富 (海外台灣民主促進聯盟理事長)
楊威廉 (大洋洲僑領、澳洲腫瘤專家)
劉 雯 (美國全球海外超黨派聯盟副秘書長)
王涵萬 (美國自由福建同鄉會會長)
周勻之 (專欄作家、美國世界周刊前主編)
何啟建 (台灣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王 莉 (專欄作家)
陳月麗 (美國科州華報社長)
吳民民 (菲律賓中山學會會長)
黃偉成 (台灣僑務委員會僑務諮詢委員)
陸 鏗 (資深媒體工作者)
朱杏清 (自由亞洲電台節目主持人、前上海《世界經濟導報》副總編輯)
何家棟 (原《經濟學周報》總編輯、工人出版社前常務副社長兼副總編輯)
高 瑜 (首屆聯合國新聞自由獎獲得者、原《經濟學周報》副總編輯)
邱翔鍾 (旅英資深新聞工作者、前香港《信報》總編輯)
吳弘達 (美國勞改基金會執行主任)
廖天琪 (美國勞改基金會華府辦公室主任)
蕭 強 (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新聞研究生院中國互聯網項目主任)
曾慧燕 (旅美資深媒體工作者)
王震邦 (台灣資深媒體工作者)
馬 建 (旅英作家)
白 菊 (旅美作家)
阿沛.晉美 (自由亞洲電台藏語部主任)
扎西頓珠 (美國漢藏協會秘書長)
陳維健 (紐西蘭新報負責人)
趙 紅 (美國大紀元時報總監)
吳仁華 (新聞自由導報總編輯)
張學海 (美東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
張國威 (美東中央軍校同學會會長)
李國瑞 (國民黨美東支部常委)
朱泰倫 (國民黨美東支部常委)
孫啟堂 (大紐約地區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副秘書長)
林國煌 (美國休士頓華僑協會會長)
陳大哲 (美國政治評論家)
魏京生 (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主席)
王 丹 (中國憲政協進會主席)
胡 平 (《北京之春》主編)
薛 偉 (中國民主團結聯盟主席)
于大海 (《北京之春》發行人)
陳奎德 (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執行主席、《觀察》網刊主編)
陳小雅 (中國社科院政治研究所前副研究員)
王軍濤 (哥倫比亞大學學者)
丁 抒 (作家、明尼蘇達州諾曼岱社區大學教授)
陳 彥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康正果 (耶魯大學講師)
茉 莉 (旅瑞典作家)
曹長青 (專欄作家)
周 銘 (巴西專欄作家)
朱學淵 (歷史語言學學者)
王超華 (洛杉磯加州大學博士)
程 凱 (《海南日報》前總編輯)
李 曉 (《北京之春》編輯)
草庵居士 (美國政治經濟評論作家)
謝選駿 (電視劇《河殤》撰稿人之一)
伍 凡 (《中國事務》網站總編輯)
羊 子 (作家)
張 菁 (新聞工作者)
唐元俊 (新聞工作者)
高 寒 (政治評論家)
金 波 (台灣時事評論員)
莫逢傑 (美西政治避難者協會會長)
劉 青 (人權工作者)
劉國凱 (中國社會民主黨主席)
李 強 (《勞工通訊》負責人)
陳維明 (藝術家)
王鵬令 (荷蘭華裔學者)
王維洛 (德國華裔工程師)
蕭雪慧 (中國西南民族學院副教授)
張耀傑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王 渝 (詩人)
王建勳 (中國原工人出版社編輯)
廖建龍 (日本文化工作者)
周樹清 (美國飛達製藥廠研究員)
楊大衛 (加拿大皇家銀行副總裁)
劉曉竹 (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
盛 雪 (民主中國陣線副主席—加拿大)
費良勇 (民主中國陣線主席—德國)
潘永忠 (民主中國陣線秘書長—德國)
彭小明 (全德學聯主席)
王進忠 (中國民聯副主席—日本)
李 松 (民主中國陣線副主席—日本)
王家治 (旅俄羅斯作家)
袁紅冰 (貴州師範大學法學院前院長)
向 飆 (印尼新聞工作者)
魏 玲 (民主牆之友會負責人)
呂京花 (中國民聯副主席)
林 光 (中國民聯副主席)
秦新民 (中國民聯秘書長)

(轉自《爭鳴》)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張偉國:風雨如晦,《爭鳴》不已
《爭鳴》創刊四分一世紀 各界祝賀紛至沓來
海外學者聚集舊金山慶祝《爭鳴》創刊25週年
《爭鳴》慶祝創刊25周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