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藝術 系列介紹

單口相聲劇本欣賞 《我的弟弟》

漢霖說唱藝術團提供稿 定芬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592
【字號】    
   標籤: tags: , ,

我想跟朋友們談談我家裡的事,說的是我的弟弟。我的弟弟人小鬼大,可滿嘴的錯別字,還喜歡賣弄成語。

像大人們說的「深思熟慮」,他呢?給說成了「深思“熱”慮」!

爸爸糾正他:「是“熟”不是“熱”」。我弟弟還不服氣:「哼!不熱怎麼熟呢?你們大人怎麼老愛吹毛求ㄆㄧ、呢」?!

好嘛!明明是吹毛求疵,在他嘴裡倒成了「吹毛求ㄆㄧ、(屁)」了。

像大人們說的「待人接物」,我弟弟可不待人接物,他專門「待人接ㄨㄣˇ(吻)」!所以大家都離他遠遠的。

有一次,我舅舅生病了,我弟弟想:「平常舅舅最疼我了,我得寫封信慰問慰問他。嗯~這麼寫吧!親愛的老舅,聽說您有了病,希望您好好的養病,可千萬不要隨便亂下床」。

當他拿出信紙,正準備下筆的時候,問題來了。

老舅的「舅」字不會寫,聽說您有了病的「病」字也不會寫,更可笑的是,他連下床的「床」都不會寫,我在想他每天都是怎麼睡覺的?說字不會寫,也應該查查字典或問大人啊,可是他不查字典,也不問大人,他就把那個不會寫的字畫了個圈,就這麼寄出去了。

我舅舅收到信,打開來一看,「嗯?怎麼那麼多個圈圈呢」?

我舅舅想了又想,「喔~終於明白了,還是我這個外甥體貼我,知道我生病了,讓我多吃幾個蛋,給我補一補」。他就把那些圓圈當成蛋了。可是,念起來不對勁啊!

「親愛的老“蛋”,聽說您有了“蛋”,希望您好好的養“蛋”,可千萬不要隨便亂下“蛋”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評書」就是「說書」,也叫作「評詞」、「評話」,台灣本地叫作「講古」。而說評書的人叫作「說話人」,所用的稿本叫作「話本」,其中宋、元時代的話本在我中華的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對明、清時代發展的章回小說,也有著很大的啟示跟影響,所以評書跟古典小說之間一向都有著血肉相連的關係。
  • 「八角鼓」岔曲通常內容雅緻,篇幅不大,像宋朝歐陽修著名的《秋聲賦》因為運用了各種比喻,把無形的秋聲描摹得非常生動形像,使人仿彿可聞;他藉由秋聲起興和自然萬物之交替凋零,進一步聯想至人生無常、世事艱難,為一傳世甚廣的抒情佳作!過去中國民間的說唱藝術家將此一意境與「八角鼓」岔曲的演出形式兩相結合之下,詮釋出另一種層次的〈秋聲賦〉意境。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