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風:布朗族的飲食奇俗

標籤:

布朗族,有人口8万多人,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猛海縣的布朗山和西定、巴達、打洛 山區,其餘的散居在臨滄、思茅等地。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唐時稱「樸子蠻」,元、明、清時稱「蒲蠻」,由於居住的地區各異,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稱。  

布朗族地處海拔1500米至2300米的亞熱帶山區,群山峻嶺間密佈著參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這裡雨量充沛、四季無霜,盛產桐油、香樟等經濟林木。布朗人以農業為主,種植旱稻、棉花與茶葉,其聚居地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原料產地之一。   
  
布朗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無文字。布朗人兼操漢語、傣語和佤語,部份人通曉漢文和傣文。  

除了嚼茶,布朗人還有嚼煙的嗜好。嚼煙的方法是將檳榔葉包上少許的草煙絲,再加入沙基、蘆子、檳榔果、紅石灰等一塊放進口中慢嚼,每次可嚼20多分鐘。

布朗人愛吃生食和酸食。將生牛肉,生魚肉或生馬鹿肉剁成肉醬,佐之以香菜,大蒜和精鹽,來招待遠方貴賓。酸筍、酸魚、酸豬肉清香可口,亦是布朗人常吃的食品。外出漁獵,布朗兄弟會烹調一「鍋」別具一格的卵石鮮魚湯。他們在沙灘上挖一個坑,舖上幾層芭蕉葉子,先倒進清水與活魚,接著投入一顆顆烤熱、燒紅的石子,水沸騰將魚煮熟,最後撒上鹽巴。這種魚湯味美甘甜,散發著燒石子的干香和芭蕉葉的清香。

(資料來源:世華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民俗民風:漁民娶親
民俗民風:舞草龍
壯族的新年
民俗民風:精美的獨龍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