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瑩剔透 玻璃細工雕塑

專訪新竹玻璃工藝家-許金烺
文:子嫣 /攝影:林子善、陳香芸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獨家秘方、恕不傳授?」那可不見得。在許金烺的眼裡,沒有什麼技術是不可以公開的,這也是他的教學態度,一掃過去藝師在教徒弟時總是留一手的陋習……

您可能曾經在市面上看過一些,像魚、鳥、馬等造型簡單、小巧可愛的玻璃工藝品,但是只有30公分左右的高度,輪廓造型、身體比例勻稱,肢體動作優美動人的小天使,您肯定沒有看過,因為這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玻璃藝術家許金烺的手工創作品。

初生之犢 嶄露頭角

在新竹土生土長的許金烺,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得之於新竹 “地利” 的關係,才得以成為如此精湛的玻璃藝術家。新竹因盛產矽砂和天然瓦斯,而和玻璃有牢不可破的地緣關係,自日本據台時代起,新竹玻璃就相當聞名。在1960年左右,新竹玻璃工藝品的外銷數量曾占世界第一位,而當時正值青春年少的許金烺,不因年齡的限制,也勇起直追的趕上了那一波熱潮。

許金烺說:「差不多從13歲開始,因為經濟的關係,那附近又有玻璃的工廠,從十三歲開始進入到玻璃這個行業裡面,到十六歲的時候,才是我個人的工作室真正的成立。」

試想我們13歲的時候在做什麼?不就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國中生,滿腦子想的也不過是明天老師要考試了,書讀好了沒的問題嗎?而許金烺卻已經跨出他邁向玻璃藝術家的步伐了,從此他一心一意的用了四十年的時光,努力開創著玻璃的這一片天地,他具有現代人很難想像的忠誠度,和絕對的耐心跟毅力。

落實本土 名揚國際

十二年前配合全省一鄉一文化特色的推動,新竹把玻璃列為代表地方的文化特色,從此新竹玻璃開啟了全新的一頁;近幾年更推動繽紛熱鬧的新竹國際玻璃藝術節,吸引了廣大的民眾前往參觀;有了政府的支持以及地方的共識,許金烺更得心應手的優遊於廣?的創作空間。

數十年不間斷的在技法上研究創新,而練就了那一手精采的玻璃技藝之外,他更有寬廣的國際觀。許金烺說:「我們不只在技術這一方面鑽研,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想法跟創作,這一方面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我常常提到要有本土的創作方式,才能走入國際。」一心將玻璃藝術本土化的想法,讓許金烺很快的在國際間有了知名度,曾應邀至紐約、巴黎及日本瀨戶參加當地玻璃藝術展,民國八十九年時更被日本聘為日本全國玻璃製作協會的指導老師;屢屢受邀參加國際玻璃細工雕塑大展,許金烺的藝術成就早已獲國際玻璃界的認同。

許金烺就這麼一路風陋鶺R的走到這一步上來嗎?許太太談起當年第一次舉辦個展的經過:「文化局的主任邀請許老師辦個展,檔期就排下去了,大概一年半以後的時間,這中間,我們就要開始籌備到一定數量的作品了,那一段時間等於是我們有支出而沒有收入,那生活就感到拮据了,有時候要買材料,錢就籌不出來這樣子;我就決定說,我出去外面上班,許老師就在家裡做作品,為了要爭取更高的工資,做的工作就要比較辛苦了,甚至還去做四班二輪的,做夜班比較多錢嘛!(新竹科學園區的電子工廠上班)好不容易,許老師也完成了他的作品,我們個展也展了出來;但是我可能是年紀大了,這個生理時鐘調適的不夠好,所以我也就生病了!」 雖然許太太是帶著微笑述說著,可是我們可以感受到,因著這一股無怨無悔的支持力量,而導致一個工藝家的功成名就。

心無藏私 薪火相傳

已經打開了知名度的許金烺,有感於團隊的力量及營造一個整體環境的重要,身兼新竹市「風城玻璃藝術家協進會」理事長,不遺餘力的努力推廣玻璃藝術,除了在自己的工作室教學之外,還在當地的大學及社區推廣,全力投入培育玻璃人才的行列。

從1995年的時候,許金烺就開班授徒傳授玻璃技藝,他認為技術是無國界的,沒有所謂「獨家秘方、恕不傳授」的妝嚏F許金烺說:「技術是國際化、公開化的東西,最主要的我希望學生們,能落實的、仔細的去觀察他們身邊的事物,自己心裡面的東西,那這樣的話他做出來,就會跟人家不一樣,就會跳脫模仿的過程,而表現出自己的創意。」他常常鼓勵學生們,除了學習基本的功底之外,更要自我創新,才能走出自己的路來。

他說他不管誰來學他都教,就是同行來學,他也教;在將近十年的教學時間裡,他教出了很多位傑出的年輕創作家,許金烺說:「我的理念還是沒有錯誤,就像2003年藝術節的時候,那個金玻獎的比賽,(我的)兩個學生都拿到了第@名,他們也很肯定我這樣一個想法跟做法。」

許金烺當場為我們示範燒製一個琉璃珠,十分鐘左右就完成了一顆精緻亮眼的琉璃珠,他直說很簡單,但就外行人看熱鬧的角度來看,怎麼樣都看不出簡單來。果然在教室中就聽到清脆聲一響,有一個學生當場就破了一個作品,所以他又補充說:「新手上路是被玻璃玩,而不是玩玻璃!」還真得需要相當火候才能「玩玻璃的」。

燃燒一把1000度的火把,在冬天可能不錯;可是在攝氏30度以上高溫的夏季,那可需要有承受高溫的耐力、毅力;但熱愛琉璃珠的師生們並不以為苦,邊流著汗邊說這是減肥的好方法。在燃燒的烈焰裡,技術、理念與文化就這樣薪火相傳。

**************

琉璃珠小檔案

琉璃珠的起源甚早,在西元前2500年於伊朗、埃及等地的出土文物中均有發現;在中國則發現於春秋時期,《韓非子》的“楚人賣珠”、《史記》的“呂不韋”等史冊中都清楚的記載著琉璃珠的事跡。早年的琉璃珠大都是以宗教信仰、祭祀用途為主,也有用在貴重的用品上的,例如從越王勾踐及吳王夫差的出土文物中,都發現在他們的劍上有著半透明的琉璃珠劍飾,由此可見琉璃珠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記。

琉璃珠有很多古老傳說典故,可以淵源流長的追溯到遠古的時代。在敘利亞、西亞那一帶的琉璃珠也有好幾千年的歷史;早期在中國是一種陶胎琉璃珠,珠體是陶的,表面附著一層薄薄的琉璃層,叫陶胎琉璃珠;琉璃珠本來在佛教裡面,列為七寶之一,那佛像上的項鍊的佛珠,也有琉璃珠;台灣的原住民的琉璃珠,他們說有也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許金烺說:「其實我們有幾種看法,來看什麼叫琉璃。第一點有人提到,古代玻璃稱琉璃,近代的稱玻璃,用年代的計算。另一種說法是不透明的稱琉璃,透明的稱玻璃,但在同一個玻璃素材裡面,它有透明和不透明。還有一種說法,附著在陶瓷上面我們稱它琉璃,沒有附著在陶瓷上我們稱玻璃,那附著在金屬上我們稱琺瑯,也有這樣的一個說法。」許金烺笑談玻璃和琉璃的異同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紀時,馬賽克創作是主流,而濕壁畫則被視為窮人的馬賽克。在羅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聖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馬賽克作品,描繪的全部都是聖母瑪利亞以及對卡瓦利尼影響深遠的古典設計,這些是他職涯早期極力復興的藝術形式。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科莫鎮遍布著形形色色的飯店和別墅,而梅爾齊別墅則座落在寧靜的湖邊。她優雅的氣質與科莫湖的靈氣相通,不變的是,二百多年來仍不斷地感動著遊客和路人。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1738年,維斯教堂(Church of Wies)在一次目擊奇蹟事件後誕生。據說,當地一位農民的妻子看到基督木雕像的眼睛含著眼淚,隨後大量遊客湧入此地,修道院院長施泰因加登(Steingaden)於是委託多明尼庫斯‧齊默爾曼為這件「受難救世主」(Scourged Savior)設計一座華麗的聖殿。
評論